网上有关“怎么用海德归因理论剖析自己的学习或者学习呢?”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怎么用海德归因理论剖析自己的学习或者学习呢?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海德的归因理论概述
归因理论最初是由F.海德(F.Heider,1958)在《人际关系心理》中提出来的,因此,海德是归因理论的创始人。他指出人的行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指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需要、情绪、兴趣、态度、信念、努力程度等等;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他人的期望、奖励、惩罚、指示、命令,天气的好坏、工作的难易程度等等。
海德认为人们归因时,通常使用不变性原则,就是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间的不变联系。如果某特定原因在许多条件下总是与某种结果相联,如果特定原因不存在,相应的结果也不出现。这就可把特定结果归结于那个特定原因。不变性原则的思想方法是科学的,用这种方法可找到某种行为或其结果的关键原因。
海德的“归因理论”是关于人的某种行为与其动机、目的和价值取向等属性之间逻辑结合的理论。
归因的种类
归因可分为两类:
一是情境归因;
二是个性倾向归因。
情境归因是把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归为外部力量,如环境条件、社会舆论、企业的设备、工作任务、天气的变化等。个人倾向归因,是把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归结为个人的自身特点,如能力、兴趣、性格、努力程度等。
在管理工作中当员工完成任务受挫折时,管理人员要及时了解职工的归因倾向,才能帮助职工正确自己总结经验教训和顺利进行归因,是职工胜不骄、败不馁,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更加发奋努力。
海德的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对过去的成功或失败主要归结于四个方面的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这四种因素又可按内外因、稳定性和可控性进一步分类:从内外因方面来看,努力和能力属于内因,而任务难度和机遇则属外部原因;从稳定性来看能力和任务难度属于稳定因素,努力与机遇则属不稳定因素;从可控性来看,努力是可以控制的因素,而任务难度和机遇则超出个人控制范围。
海德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光是心理学家,都对各种行为的因果关系感兴趣,力图弄清周围人们行为的前因后果。海德还区分了导致行为发生的两种因素:一是行为者的内在因素,包括能力、动机、努力程度等。他认为行为观察者对因果关系进行朴素分析时,试图评估这些因素的作用,而且对行为的归因和对行为的预测两者密切相关。海德的归因理论开创了归因问题的先河,他对行为原因所做的个人——环境的划分一直是归因的基础,影响深远。随后,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扩充和发展了海德的归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们的外显行为是由行为者内在的人格特质直接引起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人格特征是相当一致的。
弗里茨·海德生平简介
弗里茨·海德是一位美国格式塔心理学家,以发展认知平衡理论和归因理论而著称。
1896年2月18日,弗里茨·海德出生在奥匈帝国京城维也纳,他是家里两个男孩中的次子,
1920年在哲学家A.迈农指导下获得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然后受施蒂里亚省政府委托研究学徒的能力测验,并广泛游历,曾赴德国柏林大学心理研究所学习,期间曾听 M.威特海默、W.苛勒和K.勒温的讲课。
1927 年应聘于汉堡大学,成为 W.斯特恩的助手。1930 年赴美国,供职于马萨诸塞州北安普敦的史密斯学院,成为格式塔心理学家 K.考夫卡研究实验室的成员,主要从事该城的克拉克聋人学校的研究工作。同年12月,他和穆尔(Grace Moore)结婚,他们一共有三个儿子。他在那里工作了 17 年,研究与耳聋有关的问题。其研究成果发表在《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中。
1947 年受聘于堪萨斯大学任古根海姆研究员。
1960-1961 年受聘于奥斯陆大学担任富布赖特研究员,并任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和杜克大学的访问教授。1966年从堪萨斯大学退休以后,他继续社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1959年获美国社会问题心理学研究会的莱温纪念奖,
1965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
1988年1月2日,弗里茨·海德在美国堪萨斯州劳伦斯逝世,享年92岁。
弗里茨·海德的学术研究与主要贡献
海德是社会心理学归因理论的奠基人。所谓归因(attribution)是指人们对已发生事件的原因的推论或知觉。1944 年他在《社会知觉与现象世界的因果关系》一文中指出,应重视行为因果关系的研究,后来在《人际关系心理学》中又发挥了这一观点,提出归因理论,但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才引起社会心理学界的重视,从而引发出许多关于归因理论的研究。
他指出人的行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指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需要、情绪、兴趣、态度、信念、努力程度等等;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他人的期望、奖励、惩罚、指示、命令,天气的好坏、工作的难易程度等等。海德认为归因过程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共变原则。人们通常认为一定的行为可能决定于各种原因,但人们倾向于寻找一定的结果和一定的原因在不同条件下的联系。如果在许多情况下,一个原因总是与一个结果相联系,而且没有这个原因时这个结果不发生,那么就可把这个结果归于这个原因。例如,甲队总是负于乙队,而甲队总是胜丙队,乙队一般情况下总是战胜丙队,则甲队水平是中等。一定的行为结果总是同一定水平的技能相随而生,即技能与胜负共变。他发现人们常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为内部因素,把别人的成功归因为外部因素;而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为外部因素,把别人的失败归因为内部因素。
海德的另一主要贡献是提出了认知平衡的P-O-X 模型,认为平衡的认知引起一种令人愉悦的满意状态;若认知不平衡则有向认知平衡转化的趋势。他强调认知结构中评价因素与情感因素一致性在维持认知平衡中具 有重要作用。
基本要素有:认知者P(Person),与认知者相对应的个体O(Other Person),认知对象X(attitude object)。3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有两种:P与O之间的感情关系,包括肯定(正,positive relationship)关系和否定(负,negative relationship)关系,如喜欢和不喜欢;P与 X,O与X之间人或物的所属、所有等单位关系,也包括肯定(正)关系和否定(负)关系,如接近和分离等。3 个要素 2 种关系构成认知者 P 的认知系统。海德假定了8种认知状态,其中有4种均衡状态和4种不均衡状态,
海德 8 种认知状态图
3个要素之间的关系都是肯定(正)关系,如P与O之间是肯定关系;P承认X,O也承认X,P的认知系统是均衡的。
P与O之间的关系是肯定的,而P与X是否定关系,O与X的关系也是互不承认的否定关系。此时P的认知系统同样是均衡的。
P与O之间的关系是否定的,P与X的关系是肯定的(承认X),而O与X的关系是否定的(不承认 X),此时,P的认知在总体上是均衡的。
P与O之间的关系是否定的,P与X的关系是否定的(否认X),而O与X的关系是肯定的(承认 X),此种情况下P的认知是均衡的。
P与O之间的关系是否定的,P与认知对象 X 的关系是否定的,O 与X的关系是否定的,此时对于P而言,认知系统不平衡。
P与O之间的关系是否定的,P与X的关系是肯定的,O与X的关系是肯定的,此时P的认知系统处于不均衡状态。
P与O的关系是肯定的,P与认知对象X是肯定的,O否定X,此时P处于认知不均衡状态。
P与O之间的关系是肯定的,P对X是否定的,O对X是肯定的,则P的认知状态不均衡。
在海德的P-O-X 模式中,只要3个要素之间有3个正关系,或者2 个负关系、1个正关系,P的认知系统就处于均衡状态;凡是3个要素间有3个负关系,或者2个正关系、1个负关系,P的认知状态不均衡。克服认知不均衡的办法为:
改变P对O的感情关系;
改变P对X之间的单位关系。
简介 哈布斯堡家族 (House of Habsburg) 欧洲历史上支系繁多的德意志封建统治家族。其主要分支在奥地利,亦称奥地利家族。远祖系日耳曼人中的一支,最早居住在阿尔萨斯和瑞士的阿尔高。11世纪初,由于该家族的主教斯特拉斯堡的维尔纳建立哈布斯堡,其家族即以哈布斯堡为名。统治时期从1282年起一直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欧洲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统治地域最广的封建家族。 历史沿革 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73~1291在位)。1282年,他把奥地利和施蒂里亚分别传给两个儿子阿尔布雷希特和鲁道夫,自此哈布斯堡家族同奥地利长期结合。1438年,从阿尔布雷希特二世起,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由哈布斯堡家族世袭。1519年查理五世当选皇帝,开创了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支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兰茨二世(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 1806年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统治范围仅限于奥地利帝国。1867年后,哈布斯堡家族统治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于1918年成立第一共和国,1919年4月3日奥地利共和国国民议会通过《哈布斯堡法》,没收哈布斯堡家族财产,其成员被逐出国。除统治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地利帝国外,这一家族也曾是西班牙、波希米亚、匈牙利、葡萄牙等国的统治家族。 在长达640年的统治中,该家族较重要的国王和皇帝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阿尔布雷希特二世、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查理五世、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奥地利帝国皇帝玛丽亚·特蕾西亚和约瑟夫二世等。 统治王朝 前朝: (大空位时期) 1273-1291 拿骚王朝 1298-1308 卢森堡王朝 1438-1558 神圣罗马帝国王朝 后朝: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 巴本堡王朝 奥地利王朝 1278-1520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 卢森堡王朝 亚盖隆王朝 匈牙利王朝 1437-1439 1444-1457 亚盖隆王朝 卢森堡王朝 波希米亚王朝 1437-1439 亚盖隆王朝 特拉斯塔马拉王朝 西班牙王朝 1516-1556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 cs:Habsburkové
关于“怎么用海德归因理论剖析自己的学习或者学习呢?”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雅莹号的签约作者“靖柏迎蕾”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怎么用海德归因理论剖析自己的学习或者学习呢?”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怎么用海德归因理论剖析自己的学习或者学习呢?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
文章不错《怎么用海德归因理论剖析自己的学习或者学习呢?》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