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曹氏家族与汉晋社会文化变迁(关于曹氏家族与汉晋社会文化变迁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曹氏家族与汉晋社会文化变迁(关于曹氏家族与汉晋社会文化变迁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曹氏自好立贱,未有能以义举者也。然后职内事,君听外政,其道相由而成;苟不能以善始,未有能令终者也,殆必由此亡国丧祀矣!”(《三国志魏书后妃传》)这是魏国皇帝曹保ㄒ簟叭瘛保┑睦掀庞菔隙圆芗夷腥说钠兰邸R馑际撬担曹家就喜欢低贱的女人,对正经女子从不感兴趣。皇后要主后宫的事,皇上要管朝廷的事,要相辅才能相成。开头皇后就选不好,结局也好不了,说不定还要亡国、灭族。
曹笔遣懿俚乃镒印5彼受封平原王时,就立虞氏为王妃。但曹苯铀爸爸曹丕的班当皇帝后,却把虞氏甩到一边,越过她另立贵嫔毛氏为皇后。虞氏当然就不干了。曹钡淖婺浮⒁簿褪遣懿俚睦掀拧⑻皇太后卞氏赶紧来劝这个孙媳妇,结果被噎了上面的一席话。
虞氏说的自然是气话――她为图嘴痛快而付出的代价是:被赶出首都。但虞氏说的话却不无道理。当时后宫内三朝皇后都建在,曹操的老婆、太皇太后卞氏,出身于邯郸娼家,即使不卖身,也是卖相的。曹丕的老婆、皇太后郭氏,原本也是从小老婆的位置上提拔的。曹绷⒌幕屎竺氏,又是一个出身平民之家的小老婆。
研究一下曹家的后妃,你会发现曹家几代人都不太喜欢传统意义上的“正经”女人,但人们却很难用“好”和“坏”来评价她们。
曹操的第一个老婆并非卞氏,而是一个姓丁的女人,她没有生儿子。后来,曹操又娶了一个姓刘的,生子曹昂。刘氏死得早,所以曹昂一直由丁氏抚养。197年,曹操带着儿子曹昂,以东汉 *** 军的名义讨伐张绣。张绣不敌,全军投降。这事情本来也就完了。但曹操却看上了一个漂亮的女人――张绣叔叔的遗孀。丈夫尸骨未寒,这个女人就跟曹操不管不顾黏在了一起。张绣刚从死去的叔叔那里接的班,见这对鸟男女如此不顾廉耻,脸上有些挂不住,立马就反了,而且趁机把曹操的儿子曹昂给杀了。丁氏闻知养子死讯,捶胸顿足,恸哭不已。这一方面是他们母子情深,另一方面也是对丈夫因沾花惹草送了儿子性命表示不满。丁氏还经常对丈夫放出狠话:“你把我儿子杀了,却一点没有悔恨想念的意思!”
曹操哪受过这种气,一怒之下就把丁氏给休了,赶回娘家,想灭灭丁氏嚣张的气焰。后来,曹操专程跑到丁氏娘家看她。丁氏正在家织布,曹操手下人来通报,说“曹公到了。”丁氏毫无表情,一动不动,依然坐在纺车前织布。曹操很没面子,只好自己溜达进屋,拍着丁氏的后背说:“回个头,跟我一块回去吧!”《魏略》记载的这个细节极其传神,分明就是当今小两口吵架后,男方到女方家承认错误的原版。
哪知丁氏却一点不买账,既不回头,也不答话。曹操这下是彻底栽了,只好抬 *** 走人。走到门外,他还不死心,又问了一句:“真的就没商量了吗?”丁氏依然不搭理他。曹操不禁慨叹道:“你可真绝呀!”
至此,曹操只好死心。他让丁氏的娘家将丁氏改嫁他人,但谁敢呀。
丁氏被废后,卞氏才接替她当了曹操的正妻。丁氏的性格很倔强刚烈,以前对卞氏并不好。但卞氏提级后,对退下来的丁氏却非常尊重。她经常趁曹操不在时,派人给丁氏送东西、礼物;还偷偷把丁氏请到自己府上,让丁氏坐正座,自己坐下手座位,一切都跟丁氏当正妻时一样。丁氏也很感动,说:“我是一个被废的人,你怎么能够老这样待我呢!”丁氏死后,卞氏出面求曹操为她办了葬礼。
曹操病重期间,曾经回想起丁氏,他叹息道:“我这一辈子,没有亏负过人。如果人死后有知,曹昂问我‘我妈在哪里?’我该怎样回答呀!”
这个曹操,是不是比舞台上和小说里的那个白脸枭雄要可爱得多!
曹丕的第一个正妻也不是郭氏,而是大名鼎鼎的甄氏。这个甄氏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她的名字(也怪,她的三个兄弟和四个姐姐的名字却全齐!),因为她后来与曹植的《洛神赋》发生了关系,所以她也被叫做甄洛。更有趣的是,曹操对他儿子曹丕娶老婆一事,也是蛮关心的。曹丕后来成了魏文帝,他娶的这个女人甄氏也就成为皇后。
甄氏本不属于曹家。她最初嫁的是另一位枭雄级人物袁绍的儿子袁熙。后来,袁熙被派到幽州当刺史(类似于中央派驻地方的纪检、监察组长),甄氏没有随丈夫赴任,而是留在了婆婆刘氏身边。
200年时,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袁绍两年后死去。接着,曹操开始一个个收拾袁绍的儿子。204年,曹操攻打袁家的老巢邺城。城破后,守邺城的袁绍小儿子袁尚落荒而逃,他的母亲刘氏和嫂子甄氏都成了曹军的战利品。
关于曹丕看上甄氏的事实,裴松之在注释《三国志》时,引用了现已亡佚的史书《魏略》里的一段记载,说曹军在攻下邺城后,曹丕抢先进入袁府。甄氏非常害怕,把头伏在婆婆刘氏的膝上。这样,刘氏见到曹丕就无法下跪了,便向他拍手――这是可以代替跪拜的恭敬礼节。曹丕忙说:“不必如此。让那个小妇人抬头!”刘氏把甄氏的头捧起来让曹丕看,果然是美艳绝伦。后来曹操知道了儿子的花花肠子,就让曹丕娶了她。
专门辑录轶闻逸事的《世说新语》更绝,说曹操在攻破邺城后,立即下令把甄氏带来。手下却回答道:“您老儿子曹丕早就去啦!”曹操说:“老子就是为她才打的这仗!”话里话外,是说曹操先看上了甄氏,没想到被儿子先抢走了。当时甄氏的年纪已经二十二三岁,而曹丕只有十七岁,比甄氏小了五六岁。曹丕当时的职务是五官中郎将,相当于中央警卫局的局长,按道理他应该时刻守卫着老爸曹操,不应自己跑去袁府的,很可能他就是别有用心。
甄氏的经历,在陈寿所撰写的《三国志》中记述很少。但在《三国志》之前,已经有人撰写过曹魏的历史著作《魏书》,这本书里记录了很多甄氏的模范事迹,后来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加注释时,把这些内容补注进去。
211年,曹操西征关中,卞氏随丈夫同行。但刚走到河南的孟津,卞氏便因为身体不适留了下来。这个消息传到邺城,甄氏极为关心,想去探视婆婆却又不被允许,所以白天晚上都是哭哭啼啼。后来卞氏身体好转,身边的人得信儿后立即转告甄氏,但甄氏却不肯相信,说:“婆婆从前在家每次得病都要拖好久,这次怎么会这么快就好了?你们肯定是在宽慰我!”甄氏反而更加担心了。直到卞氏最后自己写信回来,称自己真的没病了,甄氏才放下心来。
转年,曹操班师回朝,甄氏去拜见婆婆,还没见到卞氏的面,甄氏便已泪流满面。这个场面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卞氏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你说我这次害病跟从前一样难好呀,不是的。这次不过是场小病,十几天就好啦,你看看我现在的气色多好呀。”卞氏还长吁短叹说道:“这可真是我的孝顺媳妇啊!”
另一件事也证明了这对婆媳关系非同一般。216年,曹操率军东征,进击孙权。曹家倾巢出动,都随军出发,其中包括甄氏生的儿子、女儿。但甄氏因为染病,只好独自留在邺城。转年曹军班师,卞氏看到甄氏养得白白胖胖,满脸滋润,感到很奇怪,问道:“你跟儿女分别这么久,难道不想念他们呀。看你这容光焕发的,怎么回事呀?”甄氏微笑地回道:“他们有您老照顾,我有什么担心的!”
这么体贴的女人,不当皇后简直天理难容。所以《魏书》记载,当曹丕把傀儡的汉献帝赶走,自己登上皇帝宝座后,就要册封甄氏为皇后。但是连下了三次册封的诏书,甄氏就是推辞不当。此时正值盛夏,曹丕想到了秋天再张罗这件事情,没曾想甄氏就病死了。
应该说这是一个挺不错的结局,但这只是《魏书》的说法,陈寿却不认。所以他写《三国志》时,没有被《魏书》记录的这些动人事迹感动。为《三国志》做注释的裴松之也认为这些事迹很可疑,是《魏书》的作者篡改历史,为曹家涂脂抹粉。
《三国志》认为曹丕让甄氏当皇后之类全是鬼话,甄氏就是被曹丕害死的,原因还是古老的夺床之争。尽管陈寿并没有叙述这个过程,但应该是可信的。
曹丕当年就是看上甄氏的容貌才娶的她,这有点像懵懂少年对成 *** 人的姐弟恋。但甄氏毕竟比曹丕大五六岁,容颜衰退得恐怕也比较快。所谓“以色相事人,色衰而爱弛,爱弛而恩绝”,曹丕不喜欢甄氏,只是迟早的事情。
后来,曹丕身边又有了很多女人,最重要的是一个姓郭的女子。
郭氏倒是出身于官宦之家,她爹最高做过南阳太守。郭氏出生时有异相,他爹兴奋地称“此乃吾女中王也!”所以他给这个宝贝女儿取的别名就叫 “女王”。但郭女王成长很不顺,父母死得早,她成了孤儿。加之东汉末年兵荒马乱,郭女王最后颠沛流离,到当时的铜L(音“低”)侯家里当了使女。后来,又被送到宫中做宫女。
郭氏显然离真正的女王还有好大一截子路要走。但郭氏与甄氏不同的是,她不仅有色相,还有脑子。史书称她“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三国志魏书后妃传》)就是说,郭氏不仅勇于献身,更善于献计。当年曹丕与弟弟曹植为争夺接班人的事情打得不亦乐乎。曹操本来更喜欢曹植,但曹植恃才自傲、张狂任性。曹丕则选择了隐忍低调、谦虚谨慎的做人策略,赢得周围一片美誉,最后胜出,被曹操立为接班人。史书说在这件事上,郭氏是有智力贡献的。她可能像现在的pr(公共关系)大师一样,参与了曹丕的公众形象设计。因此,当曹丕接班后,立即将郭氏升为夫人;赶走汉献帝,自己坐上皇帝宝座后,曹丕又封郭氏为贵嫔。
郭氏地位的窜升,显然直接威胁到甄氏的利益,两个女人开始斗法。可以想象,处于跌势的甄氏没什么本事,也只能说点郭氏的坏话,甚至有些造谣中伤也说不定,以发泄自己的不满。这肯定让曹丕很恼火,221年――曹丕当皇帝一年后,他派人将甄氏赐死,这一年甄氏年近四十,按那个时代的年龄标准,显然已算老女人。
据史料笔记《汉晋春秋》记载,甄氏下葬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这说明曹丕既讨厌见她,又不让她多嘴。
处死甄氏是为提拔郭氏扫清道路,尽管有很多大臣反对册封郭氏,但曹丕还是非常看重郭女王曾经立下的丰功伟绩,执意将其提拔为皇后。但不幸的是,郭氏没有生育,曹丕就把甄氏生的儿子曹苯挥晒氏抚养。这等于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更倒霉的是,郭氏只当了四年皇后,曹丕就死了,甄氏的儿子曹钡绷嘶实邸2焙苡行募疲他亲娘甄氏被害死时,他已经十七八岁,完全懂事了。但他一直隐忍不发,与郭氏关系搞得还不错。这无疑是为了骗取他爸爸曹丕的信任。等他翅膀硬了之后,便开始跟已成为太后的郭氏算总账。据《汉晋春秋》记载,曹本常向郭氏问他妈妈甄氏死时的样子,这让郭氏异常惶恐,说:“这都是你爹干的事,不能怪我呀。你难道想追究你爹,为你亲娘把我杀了吗?”这下轮到曹狈⑴了,将郭氏逼死(也有称郭氏是由于忧郁而死)。郭氏死后的待遇和甄氏一样,“被发覆面,以糠塞口”。
历史上的甄氏,并没有太过突出的地位,但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她却是声名显赫。这是因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量级人物曹植,曾经为她写过著名的《洛神赋》;而中国艺术史上的重量级人物顾恺之,则又添油加醋画了一幅同样著名的《洛神赋图》。
于是,在文人那里,甄氏成了美丽忠贞、哀婉清纯的女神。他们为甄氏设计的人生之路是这样的:曹植也看上了甄氏,而且文人们认定只有这对才子佳人才是最合适的配偶。但曹操却把甄氏派给了哥哥曹丕,这让曹植很伤感,他一直暗恋着这位比他大十多岁的嫂子。为了突出甄氏的可爱,后世文人还把汉乐府的一首表达弃妇之怨的民歌《塘上行》的版权,硬扣到甄氏头上,甚至称这是她的临终遗诗。
在对甄氏的品牌推广中,唐代文人李善的功劳最大。公元六世纪初,梁代的昭明太子萧统选编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学作品选辑,史称《昭明文选》,里面收录了曹植所做的《洛神赋》。唐代的李善在为这部文选做注解时,编排了这样一段故事:
话说甄氏被逼死后不久,曹植一次到京城拜见当哥哥的皇帝曹丕。也许是故意给才高八斗的弟弟添堵,曹丕拿出一个甄氏生前使用的玉镂金带枕头给曹植看。睹物思人,曹植不禁泪流满面。曹丕见状可能有点过意不去,就把这个枕头送给了曹植。曹植抱着枕头返回自己封地甄城(今山东省濮县)途中,经过洛水时,恍惚看见一个女子飘来,她对曹植说:“我本来钟情于你,但不能遂愿。这枕头是我的陪嫁,以前是跟曹丕合用,现在归你啦。咱俩搂抱在一起的快乐,哪里能够用言词表达呀!不过,我现在让郭氏以糠塞口,长发掩面,这副模样实在羞于见你!”说罢,这个女人就倏忽不见了。悲喜交加的曹植立刻来了灵感,写下《感甄赋》。后来,曹奔涛缓螅见到叔叔的这件作品,给改名为《洛神赋》。
李善这段添油加醋的臆想,又成为后人的原料,接着不断添油加醋,写诗赋词,编小说演**。其实,这段哀婉的故事漏洞百出。如果真有那个玉镂金带枕头,如果它确实是甄氏的陪嫁,最先枕它的男人也不是曹丕呀,怎么着也得是袁绍的儿子袁熙,他才是甄氏的第一个丈夫。很多人把《洛神赋》当成是纪念甄氏作品,是因为它的原名叫《感甄赋》。其实,这里的“甄”应该是指曹植的封邑甄城,被附会成了甄氏。曹植在赋中直言:“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曹丕)”――这不过是向哥哥抒发自己抑郁不得志的情绪。所谓洛神,不过是曹植的自誉而已。
帮忙整理一下三国中曹氏一家的家谱
一、长辈:
1、养祖父:曹腾 ?
2、养祖母:吴氏 ?
3、父:曹嵩 ?
4、母:丁氏
二、妻妾:
1、丁夫人,曹操原配夫人,无子女。
2、卞夫人,曹操继配夫人,武宣卞皇后。生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子。
3、刘夫人,曹操之妾,生曹昂、曹铄二子。
4、环夫人,曹操之妾,生曹冲、曹据、曹宇三子。
5、杜夫人,曹操之妾,生曹林、曹衮二子。
6、秦夫人,曹操之妾,生曹玹、曹峻二子。
7、尹夫人,曹操之妾,生曹矩。
8、王昭仪,曹操之妾,曹干养母。
9、陈姬,曹操之妾,生曹干。
10、孙姬,曹操之妾,生曹上、曹彪、曹勤三子。
11、李姬,曹操之妾,生曹乘、曹整、曹京三子。
12、周姬,曹操之妾,生曹均。
13、刘姬,曹操之妾,生曹棘。
14、宋姬,曹操之妾,生曹徽。
15、赵姬,曹操之妾,生曹茂。
16、某氏,张济遗孀,《三国演义》中为邹夫人。
三、子女:
儿子(据《魏志·文帝纪》《任城陈萧王传》《武文世王公传》记载,曹操的儿子有25位。曹操儿子次序不可考,下以生母地位高低为序。):
1、曹丕,魏文帝
2、曹彰,任城威王
3、曹植,陈思王
4、曹熊,萧怀王
5、曹昂,丰愍王,长子
6、曹铄,相殇王
7、曹冲,邓哀王
8、曹据,彭城王
9、曹宇,燕王
10、曹林,沛穆王
11、曹衮,中山恭王
12、曹玹,济阳怀王
13、曹峻,陈留恭王
14、曹矩,范阳闵王
15、曹干,赵王,末子
16、曹上,临邑殇公子
17、曹彪,楚王
18、曹勤,刚殇公子
19、曹乘,谷城殇公子
20、曹整,郿戴公
21、曹京,灵殇公子
22、曹均,樊安公
23、曹棘,广宗殇公子
24、曹徽,东平灵王
25、曹茂,乐陵王
女儿(可考证者6位):
1、清河长公主,名不详,夏侯楙之妻
2、曹宪,汉献帝贵人
3、曹节,汉献帝皇后
4、曹华,汉献帝贵人
5、安阳公主,名不详,荀恽之妻
6、金乡公主,名不详,何晏之妻
养子(可考证者3位):
1、何晏,大将军何进之孙,貌美而无行,娶曹操之女金乡公主
2、秦朗
3、曹真。
四、旁系:
1、曹仁,字子孝,曹操从弟,祖父曹褒,父曹炽
2、曹洪,字子廉,曹操从弟
3、曹纯,字子和,曹仁之弟
4、曹休,字文烈,曹操族子,祖父曹鼎曾为吴郡太守
5、夏侯惇,字元让。
6、夏侯渊,字妙才,夏侯惇从弟,曹操连襟,娶丁夫人之妹
7、夏侯尚,字伯仁,夏侯渊从子
五、后裔:
曹霸,曹髦后人,唐玄宗时期画家,能文善画,官至左武卫将军,杜甫作有《丹青引》及《观曹将军画马图》二诗,表达对其画艺的赞叹。僧旻也自称曹操后人。
百度百科—曹操
曹操是亳州人,可以说人人都知道,但你了解他吗?应该了解他,以及他的家族。因为曹操不单单是亳州人,他还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戴上这三顶桂冠的,历史上寥寥无几),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还是诗人、书法家、音乐家、建筑学家、围棋国手等多才多艺之人,他个儿不高(4尺9寸3),却推动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前进与发展,繁衍了中华民族……毛泽东评价他:“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和发展,是有功的”,史称其:“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许多中国人的坚强、果敢、不畏艰险、聪明、灵活、节敛等美德,在他身上都得到充分的展现,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人物。我为有这样的乡人感到自豪和骄傲,我爱曹操!曹操的后代也有很多人有益於社会和人民,作为亳州人有必要了解、知道。
曹操是汉相曹参之二十四代孙。他的曾祖父叫曹萌,字元伟,为人宽厚仁慈;史载,有邻失一猪,与萌家猪相类,诣门认之,萌不与其争,使驱之去;过二日,失猪自归,主人大惭,送还猪并再拜伏罪;萌笑而受之。萌生四子:长子名 ,字伯兴,有子曹鼎(官尚书令);次子名 ,字仲兴,有子曹瑜,瑜生子曹洪;三子名褒,字叔兴,生有长子曹炽(有双胞胎:曹仁、曹纯)、次子曹嵩、三子曹胤;四子名腾,字季兴。腾幼时入宫为太监,无后;他要了其三哥曹褒的二儿子曹嵩。嵩生二子,即曹操、曹德。
曹操弱冠前娶妻丁氏(不生育),养子曹真,后废;后纳刘氏,生子昂、铄 ;公元一八七年曹操辞东郡太守,借病回故乡,娶歌妓卞氏(后为妻,封王后,曹丕称帝尊为皇太后),卞生丕、彰、植、熊;尹氏生矩;王氏生干;环氏(后为夫人)生冲、据、宇;孙氏生上、彪、勤;杜氏生霖、衮;李氏生乘、整、京;秦氏生玹、峻;刘氏生棘 ;周氏生均;赵氏生茂;宋氏生徽。计有妻妾十四人,生有二十五子、二十三女(较有名的有四人:清河长公主,汉献帝贵人:宪、节、华,节后为皇后;其它略)。
曹氏家族在曹操之前是亳州的名门望族。爷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长乐太仆、费亭候;父曹嵩为太尉、袭费亭候;三爷(亲生爷)曹褒为颖川太守;伯父曹炽为长水校尉;小叔曹胤为谒(汉朝的一种官名);大爷的儿子即堂伯父曹鼎为尚书令;曹操则由侍郎、顿丘县令、济南相国、骑都尉……大将军、丞相而迁公、魏王。曹操执掌朝政后,堂兄曹仁、曹纯,堂弟曹洪等及其儿孙,还有他的儿孙们,大凡有本事、有能力的皆为朝庭命官,抑或为魏国的要官。需要说明的是:董卓乱京,公元一八九年曹操起义兵讨伐,曹嵩为避董卓乱,举家百余口逃难泰山华县;公元一九三年秋,曹操刚在定陶立稳脚,即派人接父等,徐州牧陶谦部将张阖借护送之机劫财,并将父嵩、继母、弟德、妻丁、刘氏等百余口皆杀戮。这也是曹氏后人在亳州较少的重要原因。
曹操时期,除了大儿子曹昂战死外,其它几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干儿子曹真、曹休等皆为国家栋梁并担当要职,而且丕、植在文学、诗词上很有迠树。
公元二二○年曹操死,第二年曹丕迠立魏国(进入三国时期),称魏文帝(在位七年);后丕子睿称明帝(在位十三年);明帝无子,由任城王曹楷子齐王曹芳继位十四年;东海王曹霖(丕子)之子高贵乡公曹髦继皇位六年;燕王曹宇(曹操子)之子陈留王曹奂公元二六○年称元帝(在位六年);公元二六五年禅位于晋。至此曹氏统治结束。 从曹腾起,至曹奂止,曹氏家族活跃在我国政治午台上一百余年矣。
曹操大大的儿子们的资料见楼上的
关于“曹氏家族与汉晋社会文化变迁(关于曹氏家族与汉晋社会文化变迁的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雅莹号的签约作者“之双”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曹氏家族与汉晋社会文化变迁(关于曹氏家族与汉晋社会文化变迁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曹氏家族与汉晋社会文化变迁(关于曹氏家族与汉晋社会文化变迁的简介)寻找了...
文章不错《曹氏家族与汉晋社会文化变迁(关于曹氏家族与汉晋社会文化变迁的简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