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服饰凤冠霞帔有何由来?

网上有关“传统服饰凤冠霞帔有何由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传统服饰凤冠霞帔有何由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庶民女子出嫁时可享属于命妇衣装凤冠霞帔的殊荣,如同庶人男子亲迎可着九品官服一样。

据说红色婚礼服饰起源于准庶人着绛纱袍亲迎的先例,大概在唐代左右;但实际直到宋代,宫廷命妇的婚服还是青色。“真红对襟大袖衫+凤冠霞帔”出现在明代比较肯定,这种起源很晚的婚服样式目前是国人心中理解的华夏婚礼服饰,而且根深蒂固。

正史《大明会典·婚礼五》载:“品官子孙假九品服,馀皂衫折上巾。”

而在明代的各种戏曲、小说中对新郎,尤其是新娘的的衣着打扮描写得非常详细。例如《醒世姻缘传》描写:“狄希陈公服乘马,簪花披红,童寄姐穿著大红纻丝麒麟通袖袍儿,素光银带,盖著文王百子锦袱,四人大轿,十二名鼓手,迎娶到寓。”再如明中晚期的流行小说《金瓶梅》中,也有有很多对新娘装束及婚礼的描写。

对照明代版画和清代以来绘画、戏曲中的表现形象,明代新郎公服应为乌纱圆领常服,而非戴展脚帕头之公服,乌纱圆领称公服,亦见于会典:“凡文武官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以常服而簪花披红非常符合明代以来的各种艺术中的新郎形象。品官及其子孙的常服应当是各缀本等补子,而用色并未特定为红色,应一如常服制度用色不拘,但不排除于婚礼中逐渐形成特定用色习惯,详情待考。

而庶民新郎用皂衫折上巾,目前未见有典型形象传世,或未必拘泥一种,随用当时男子之礼服亦有可能。新郎穿皂衫乍看与一般理解不同,但可以见到后来之类似形象,清代男子结婚所穿也是黑蓝色礼服(民国时期亦可见新郎披红穿天青马褂,为当时男子礼服),而近如日本,远至泰西,新郎穿黑色礼服亦有巧合。但究竟明代庶民如何尚需详加考证。

新娘着装,会典只载为“盛服”,亦当为女子当时之大礼服,如翟冠、大衫、霞帔等,从小说描写以及其他艺术形象来看,后期新娘基本如命妇装束,戴凤(翟)冠,穿大红圆领袍,不用大衫,霞帔或用或不用,盖锦袱(盖头),束带。此种形象清代延续并至今日尚能见用同类戏装者。

婚礼冠服正史《大明会典·婚礼五》载:“品官子孙假九品服,馀皂衫折上巾。”而在明代的各种戏曲、小说中对新郎,尤其是新娘的的衣着打扮描写得非常详细。例如《醒世姻缘传》描写:“狄希陈公服乘马,簪花披红,童寄姐穿著大红纻丝麒麟通袖袍儿,素光银带,盖著文王百子锦袱,四人大轿,十二名鼓手,迎娶到寓。”再如明中晚期的流行小说《金瓶梅》中,也有有很多对新娘装束及婚礼的描写。对照明代版画和清代以来绘画、戏曲中的表现形象,明代新郎公服应为乌纱圆领常服,而非戴展脚帕头之公服,乌纱圆领称公服,亦见于会典:“凡文武官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以常服而簪花披红非常符合明代以来的各种艺术中的新郎形象。品官及其子孙的常服应当是各缀本等补子,而用色并未特定为红色,应一如常服制度用色不拘,但不排除于婚礼中逐渐形成特定用色习惯,详情待考。而庶民新郎用皂衫折上巾,目前未见有典型形象传世,或未必拘泥一种,随用当时男子之礼服亦有可能。新郎穿皂衫乍看与一般理解不同,但可以见到后来之类似形象,清代男子结婚所穿也是黑蓝色礼服(民国时期亦可见新郎披红穿天青马褂,为当时男子礼服),而近如日本,远至泰西,新郎穿黑色礼服亦有巧合。但究竟明代庶民如何尚需详加考证。新娘着装,会典只载为“盛服”,亦当为女子当时之大礼服,如翟冠、大衫、霞帔等,从小说描写以及其他艺术形象来看,后期新娘基本如命妇装束,戴凤(翟)冠,穿大红圆领袍,不用大衫,霞帔或用或不用,盖锦袱(盖头),束带。此种形象清代延续并至今日尚能见用同类戏装者

关于“传统服饰凤冠霞帔有何由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24)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紫南的头像
    紫南 2025年08月24日

    我是雅莹号的签约作者“紫南”

  • 紫南
    紫南 2025年08月24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传统服饰凤冠霞帔有何由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传统服饰凤冠霞帔有何由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紫南
    用户082407 2025年08月24日

    文章不错《传统服饰凤冠霞帔有何由来?》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雅莹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