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描写衣服的四字词语”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描写衣服的四字词语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高冠博带
释义
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也比喻穿着礼服。
出处
《墨子·公孟》:“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
(2)凤冠霞帔
释义
指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贵族女子和受朝廷诰封的命妇的装束。
出处
《潇湘雨》(元·杨显之)第四折:“解下了这金花八宝凤冠儿,解下了这云霞五彩帔肩儿,都送与张家**妆台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听使。”
典故
姑娘在出嫁时何以能打扮得如此高贵,同皇上的“娘娘”并起并坐,享受这等至高无上的荣誉呢?这里流传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金兀术南侵临安(杭州),康王赵构不敌金兵而弃城南逃。过钱塘,跨曹娥,金兵仍穷追不舍。康王于是经奉化直奔宁海而来。到西店境内的前金村时,忽见路边有座破庙,庙前晒场的谷箩上坐着一位村姑。村姑见康王逃来,急中生智,叫康王藏到谷箩里,自己仍若无其事地坐在谷箩上面。当金兵追到问姑娘是否有人路过这里时,村姑不慌不忙地用手一指说,他们向南边逃去了。金兵信以为真,向南边猛追而去。结果康王躲过了这场杀身之祸。康王对这位村姑用巧计瞒过金兵,使他绝路逢生,万分感激,当即向姑娘许诺,若有重登皇位之日,她可以“娘娘”的名义,在出嫁时享受坐花轿、戴凤冠、着霞帔的殊荣。不久,康王得救,重归金殿。他对昔日那位村姑许诺的“金口玉言”铭记在心,于是下旨赐封这位村姑为“娘娘”,在出嫁时可以真正享受凤冠霞帔的特殊荣誉。同时还修建了那座破庙,并亲笔题写为“皇封庙”。后来乡村姑娘在出嫁时也都纷纷效仿,穿戴起凤冠霞帔。这种风俗遍及浙江各地,这就是人们所美誉的“浙江女子尽封王”的故事。此习俗流传了800多年,直到解放后才逐渐废止。
(3)衣冠辐凑
释义
辐凑:车辐凑集于毂上。达官显贵集聚一处。
出处
《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唐·杨炯):“金城北峙,玉关西候,山泽骈罗,衣冠辐凑。”
(4)衣冠云集
释义
达官显贵们集聚在一起。
出处
《玉合记·还玉》(明·梅鼎祚):“丹墀下玉帛星联,绮席上衣冠云集。”
(5)衣冠楚楚(衣裳楚楚、衣冠济楚)
释义
衣帽穿戴得很整齐、漂亮。
出处
《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6)衣冠济济
释义
济济:庄重恭敬的样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庄重。
出处
《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郊庙歌辞·周朝飨乐章·忠顺》(唐?张昭):“衣冠济济,钟磬洋洋。令仪克盛,嘉会有章。”
(7)短褐不完
释义
形容生活贫苦,衣衫破烂。
出处
《韩非子·五蠹》:“故糟糠不饱者不务梁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
8)怒发冲冠
释义
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
《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典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完璧归赵)
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的璧玉。这块璧是春秋时楚人卞和发现的,所以称为和氏璧。不料,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图仗势把和氏璧据为己有。于是他假意写信给赵王,表示愿用15座城来换这块璧。
赵王怕秦王有诈,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来犯。同大臣们商量了半天,也没有个结果。再说,也找不到一个能随机应变的使者,到秦国去交涉这件事。 正在这时,有人向赵王推荐了蔺相如,说他有勇有谋,可以出使。赵王立即召见,并首先问他是否可以同意秦王要求,用和氏璧交换15座城池。蔺相如说:“秦国强,我们赵国弱,这件事不能不答应。”
“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却又不肯把15座城给我,那怎么办?”
“秦王已经许了愿,如赵国不答应,就理亏了;而赵国如果把璧送给秦王,他却不肯交城,那就是秦王无理。两方面比较一下,宁可答应秦王的要求,让他承担不讲道理的责任。”
就这样,蔺相如带了和氏璧出使秦国。秦王得知他来后,没有按照正式的礼仪在朝廷上接见他,而是非常傲慢地在三个临时居住的宫室里召见蔺相如。他接过璧后,非常高兴,看了又看,又递给左右大臣和姬妾们传看。 蔺相如见秦王如此轻蔑无礼,早已非常愤怒,现在又见他只管传看和氏璧,根本没有交付城池的意思,便上前道:“这璧上还有点小的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蔺相如把璧拿到手后,马上退后几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极度愤怒,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激昂地说:“赵王和大臣们商量后,都认为秦国贪得无厌,想用空话骗取和氏璧,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给秦国;听了我的意见,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来。今天我到这里,大王没有在朝廷上接见我,拿到璧后竟又递给姬妾们传观,当面戏弄我,所以我把璧取了回来。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愿把自己的头与璧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 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只得道歉,并答应斋戒五天后受璧。但蔺相如预料秦王不会交城,私下让人把璧送归赵国。秦王得知后,无可奈何,只好按照礼仪送蔺相如回国。
(9)作嫁衣裳
释义
指白白替别人操劳,自己却一无所得。
出处
唐?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
(10)束发封帛
释义
指妇女忠贞不渝。
出处
《新唐书·列女传·贾直言妻董》:“直言坐事。贬岭南,以妻少,乃诀曰:‘生死不可期,吾去,可亟嫁,无须也。’董不答,引绳束发,封以帛,使直言署,曰:‘非君手不解。’直言贬二十年乃还,署帛宛然。乃汤沐,发堕无馀。”
典故
贾直言因为出事而被贬到岭南,临行前与妻子诀别,希望她不要为他守寡,遇到合适的人家也可以出嫁,妻子董氏流着泪而不回答,就用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再用丝帛包起来,对贾直言说:“非君手不解。”贾直言被贬20年后才回,董氏的头发已经坠地很长。
11)两袖清风
释义
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现多数比喻为官清廉、不贪赃枉法严于律己的人。
出处
《送杨季梅》 (元·魏初)诗:“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次韵吴江道中》(元·陈基)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典故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手(绢)帕蘑(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为一时佳话。
(12)同袍同泽
释义
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
出处
《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13)布衣之交
释义
平民之间的交往、友谊。也指显贵与无官职的人相交往。
出处
《战国策·齐策三》(汉·刘向):“卫君与文布衣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鲍彪注:“言交于未贵时。
典故
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没有杀一个与他的小妾相爱的门客,而是给他准备了许多礼物,把他推荐给卫国国君,对他说:“我们是布衣之交,希望卫国能给你伟大前程。”后来卫国准备联络其他诸侯去攻打齐国,该门客极力劝阻,避免了一场战争。
(14)披襟解带
释义
比喻敞开胸怀,心地坦白。
出处
《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典故
晋朝时期,王羲之为会稽内史时,孙兴公推荐支道林,说他看问题拔新领异。王羲之自傲不愿见他。后来王羲之外出办事见到高僧支道林,就和他谈起了《庄子·逍遥游》,没想到支道林的论述十分精辟与新奇,王羲之披襟解带,洗耳恭听。
(15)遗簪坠屦
释义
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旧物。后指不忘旧友叫“不弃遗簪坠屦”。
出处
《北史·韦夐传》:“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有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
典故
南北朝时期,孝宽担任延州总管。韦琼到延州去拜访他,回去时,孝宽把他的马及辔勒要送给韦琼。韦琼笑着说:“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有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坚决不受
束装就道近义词
玉帛的成语有:束发封帛,鱼书_帛,名垂竹帛。
玉帛的成语有:着于竹帛,束发封帛,鱼帛狐声。2:结构是、玉(独体结构)帛(上下结构)。3:拼音是、yùbó。4:注音是、ㄩ_ㄅㄛ_。
玉帛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玉帛yùbó。(1)玉器和丝织品,古时用于祭祀,国与国间交际时用做礼物。(2)泛指财物。
二、引证解释
⒈圭璋和束帛。古代祭祀、会盟、朝聘等均用之。引《周礼·春官·肆师》:“立大祭用玉帛牲_。”《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於涂山,执玉帛者万国。”⒉征聘贤士。引晋枣据《杂诗》:“开国建元士,玉帛聘贤良。”晋葛洪《抱朴子·审举》:“施玉帛於丘园,驰翘车於__。”⒊古代诸侯会盟执玉帛,故又用以表示和好。引《左传·僖公十五年》:“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清薛福成《代李伯相筹议日本改约暂宜缓允疏》:“中国与英法两国立约,皆先兵戎而后玉帛。”老舍《茶馆》第一幕:“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⒋借指执献玉帛的诸侯或外国使者。引唐柳宗元《涂山铭》:“_禹_乃朝玉帛,以混经制。”唐常建《塞下曲》:“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宋陆游《长歌行》:“万国朝未央,玉帛来联翩。”⒌泛指财富。引晋葛洪《抱朴子·嘉_》:“谓荣显为不幸,以玉帛为草土。”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春意透酥胸,春色横眉黛,贱却人间玉帛。”鲁迅《坟·坚壁清野主义》:“古圣人所教的‘慢藏诲盗,冶容诲*’,就是说子女玉帛的处理方法,是应该坚壁清野的。”
三、国语词典
玉器和丝织品。都是古代名贵的物品,可用为诸侯朝聘或嫁娶行聘、祭祀的物品。词语翻译法语jadeetsoieries
四、网络解释
玉帛玉帛指带有王室标记“饕餮纹”的玉器和像藏族哈达那样的白色丝巾,在古代是“诸侯亲如兄弟、大家共尊天子”的表示物,用作诸侯国之间、诸侯与天子之间见面时互赠的礼物。在古代与“干戈”相对,是和平共处的表征。
关于玉帛的近义词
财宝
关于玉帛的反义词
干戈
关于玉帛的诗词
《过谷熟·玉帛齐盟亦可寻》《抗战纪事·漫论玉帛换干戈》《皇帝阁·玉帛交邻后》
关于玉帛的诗句
玉帛不时安礼存玉帛外玉帛不时安
关于玉帛的词语
竹帛之功功垂竹帛垂名竹帛永垂竹帛鱼帛狐声鱼书_帛金帛珠玉名垂竹帛束帛加璧
关于玉帛的造句
1、传令下去,谁若攻陷此城,此城子女玉帛尽归其所有。
2、我的短信排山倒海侃胡谈天说地无银三百两日晒网三天打鱼水情深入浅出神入化干戈为玉帛你一笑!如此绞尽脑汁,就是要祝你的节日愚人节快乐!
3、有一种就像是拥有独立生命的喜悦常常不分场合地找到我,像太阳总在我们看不见它的时候升起来那样,这喜悦也总是猝不及防地就把我推到光天化日之下,让我在某个瞬间可以和任何人化干戈为玉帛。与谅解无关,与宽容无关,我只不过是快乐。
4、冤家宜解不宜结,你们还是化干戈为玉帛吧。
5、四千多年来,大禹陵总是俎豆千秋,玉帛相接,清庙巨丽,祭祀绵亘。
点此查看
关于“描写衣服的四字词语”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雅莹号的签约作者“易乙豪”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描写衣服的四字词语”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描写衣服的四字词语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高冠博带...
文章不错《描写衣服的四字词语》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