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杜牧赤壁原文及翻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杜牧赤壁原文及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杜牧的《赤壁》的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翻译: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杜牧赤壁背景故事
1、杜牧的《赤壁》是一首七言绝句,创作于唐代。这首诗的背景故事与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有关。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东汉末年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之间的一场大规模水战。
2、当时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他的目标是南下征服江南地区,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然而,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败。
3、在这场战役中,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对抗曹操。他们利用火攻战术,烧毁了曹操的船只,使曹军陷入混乱。最终,曹操被迫撤退,未能实现南下江南的目标。这场战役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杜牧在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了这首诗。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深感慨和独特见解。
5、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描绘了如果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的历史场景。
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如杜牧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原文如下:
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对岸为乌林,相传是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军队决战的地方。
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足而立的形势。周瑜统率吴军,作为主力,用火攻大败号称百万的曹操大军,一举成名,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另外,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
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
关于“杜牧赤壁原文及翻译”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雅莹号的签约作者“帖俊杰”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杜牧赤壁原文及翻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杜牧赤壁原文及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杜牧的《赤壁》...
文章不错《杜牧赤壁原文及翻译》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