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用PS如何做照片的高调处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用PS如何做照片的高调处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用PS如何做照片的高调处理?
20种PS调照片的方法
一、调出照片柔和的蓝**-简单方法
1、开启原图素材,按Ctrl + J把背景图层复制一层,点通道面板,选择蓝色通道,影象 > 应用影象,图层为背景,混合为正片叠底,不透明度50%,反相打钩,
2、回到图层面板,建立曲线调整图层,蓝通道:44,182,红通道:89,108
3、新建一个图层,填充黑色,图层混合模式为正片叠底,不透明度为60%,选择椭圆选框工具选区中间部分,按Ctrl + Alt + D羽化,数值为70,然后按两下Delete键删除,再打上文字,完成最终效果。
二、调出照片漂亮的红**,
1、开启原图素材,Ctrl + J把背景图层复制一层,按Ctrl + Shift + U去色,执行:滤镜 > 模糊 > 高斯模糊,数值4,图层混合模式为滤色,图层不透明度改为27%。
2、新建一个图层,按Ctrl + Alt + Shift + E盖印图层,图层混合模式为颜色。 3、建立渐变对映调整图层,紫色-橘色,Alt+Ctrl + G加上剪贴蒙版。
4、建立亮度/对比度调整图层,-5,-21
5、建立智慧锐化调整图层,设定为预设值,数量46,半径0.8,高斯模糊,
6、建立色阶调整图层,8,1.00,255
7、建立可选颜色调整图层,红色:+17,-8,+16,0,**:-54,0,+10,+18,白色:-5,0,0,0,
三、调出怀旧的风景照片,
1、开启原图,复制一层
2、曲线调整,数值RGB:109,99
3、色相饱和度,数值:0,-39,0
4、色彩平衡,数值:0,0,-34
5、可选颜色,中性色:0,0,-20,0
6、新建图层,填充d7b26c,图层模式叠加,不透明度56%,
7、把云彩素材拉进图中,放到原图上面,图层模式柔光,把除了天空之外的部分擦出来,盖印图层(Ctrl+Alt+Shift+E)
8、可选颜色,黑色:0,0,-14,-5
9、新建图层,填充0d1d50,图层模式排除,复制一层,填充52%
10、曲线调整,数值RGB:128,155
11、色彩平衡,数值:+24,+7,-64,填充70%
12、色阶,数值:29,1.00,227,填充58%
13、可选颜色,中性色:+16,+12,-11,+5
14、盖印图层(Ctrl+Alt+Shift+E),色彩平衡,数值:+24,+7,-64,填充38%
15、盖印图层(Ctrl+Alt+Shift+E),不透明度46%,填充48%,
16、Ctrl+E合并可见图层,锐化一下
四、年轻化处理出人物的细嫩肌肤,
1.复制背景层。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半径设为10。
2.设定层的混合模式,为“颜色”。双击层右边的名称开启混合选项。在高阶混合,取消R与G的高阶通道,
3.利用曲线平衡色彩的形象,根据来决定
4.新建图层,选择修复刷( J ),选中“对所有图层取样”。对大的雀斑或污点,仿制去除。
5.ctrl+shift+alt+E,盖印所有图层,勾出面板部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个人比较喜欢钢笔工具,当然你也可以使用多边形套索工具,要注意的是,要处理的是面板,所以要去除眼睛,眉毛,嘴唇,鼻孔。反选(ctrl+shift+i )删除除面板,多余部份。
6.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半径为20。设定层的透明度为75 %
7.CTRL+J,复制图层3,滤镜-其他-高反差保留,半径为4,混合模式为“线性光”,不透明度为40 %
五、《魔幻》海报,
1.开启原图,复制对比度最大的蓝色通道,
2.然后用色阶把对比度进一步加大,目的是只让石头有层次
3.把调整好的蓝色通道副本复制到图层里面,并为其新增你希望的颜色,我用的深橙色
4.把底图的红色通道复制到图层,用蒙版去掉天空和石头,只保留草地,并且用渐变对映为其新增色彩
5.开启素材闪电球,复制对比度最大的红色通道到刚才的档案
6.选择图层混合模式为叠加,调整位置及大小,使其成为一个光源,去除一些多余的东西(自己决定),然后用径向放射模糊滤镜处理一下,让其形成发射的光束
7.去通道里面复制底图的红色通道,加强对比度,让草地的高光部分显露得更明显,然后选择高光部分贴上到图层里面,用白色填充,图层模式为叠加,然后用蒙版去掉天空部分的白色,只保留草地的部分,让草地出现被强光照射的光感
8.选择图层1的蒙版然后反选,得到天空的选区,新增曲线和色相/饱和度调整层,根据个人喜好调整自己喜欢的色彩及纯度
9.最后加入一些海报元素,让假海报看起来真实一点,在色彩运用方面,我尽量选择了金色来和石头的颜色相点缀,让色彩之间有所呼应
六、海边滩涂,
1.开启原图,新建图层(Ctrl+Shift+Alt+N),然后盖印可见图层(Ctrl+Alt+Shift+E),
2.进入通道,复制对比比较强的绿色通道,然后把对比度加大,白的变白,黑的变黑,或者用画笔(叠加模式)Ctrl+绿通道副本,提取选区
3.把天空素材拖进来,建立蒙版,擦出人物
4.建立图层,柔光模式,让天空好看些,
5.做水面的倒影,Ctrl+T垂直翻转,建立蒙版,用画笔画出自己想要的效果,正片叠底模式效果好些,因图而异,
6.调色,按个人习惯调,可选颜色很好用,
7.Shift+Ctrl+Alt+E,盖印可见图层,图层模式正片叠底,再用蒙版把四角压暗些,主要针对水面压暗,让画面平衡些,
8.滤镜-杂色-新增杂色,数量3,高斯分布,单色,使人物和天空的颗粒感一致,
9,最后补上天空素材
七、PS中照片转手绘效果,
1.开启原档案,根据自己的感觉通过色彩调整将片子调整,然后磨皮,磨皮值不要太大,(Neat image外挂)
2.新建图层,颜色为FEE7D6,(根据片子人物的肤色来设定),图层模式为叠加25%,用画笔20%在脸部和脖子处面板轻涂,
3.五官的细化工作,抠出嘴部,进行羽化复制(Ctrl+J),用涂抹工具对唇部进行涂抹,使唇部面板变得柔和细腻(强度不要太大)
4.新建图层,给唇部和脸部上色,颜色为FDC1D6,图层模式为颜色,用画笔在唇部和脸侧进行涂抹,
5.用减淡工具,范围是高光,曝光度25%画出唇部的高光部分,用加深工具,范围是中间,曝光度20%,加强唇部对比,
6.新建图层,颜色为8E1A25,画笔画素为3,画出内侧内线,然后画素为2画出唇部外侧线条,(高光部分线条建蒙板减淡些)
7.对鼻子进行圈选羽化,复制,用涂抹工具对鼻子周围进行柔和细化,接着用减淡工具范围是高光,曝光度20%,加强下鼻子的高光部分,然后用颜色422B2D,笔刷为2画素画出鼻子的轮廓线(线条如果淡了用加深工具来弥补下)
8.对眼睛眉毛圈选羽化复制,用涂抹工具对眼睛眉毛周围面板进行柔和细化,接着用减淡工具范围是高光,曝光度15%,加强下眼眶的高光部分,用加深工具范围是中间,加深眼睛周边的线条,
9.用涂抹工具对眼珠部分进行涂抹细化,看起来更柔和些,用加深工具对黑眼珠部分加深,用减淡工具范围是高光,曝光度20%加强眼珠的高光部分,使看起来眼睛更明亮,
10.颜色080101,画笔画素3,画出睫毛部分,(线条颜色深浅可用加深减淡工具来弥补)睫毛线条也可以用路径等一些方法勾出,
11.用涂抹工具把眉形涂抹的漂亮些,眉头粗点颜色稍深一点,后面顺着涂抹淡化下去,然后用画笔2个画素在眉前端画出眉毛线条,使眉毛更有层次,
12.涂抹工具选择适合头发的画笔,(根据头发的纹理设定画笔形状),涂抹过程中要顺着头发的纹理涂抹,不要太过力,涂抹的要均匀,
13.发梢部分用正常的画笔涂抹来衔接上,(涂抹头发一定要细心)
14.画出头发的质感来,新建图层,图层模式为叠加,选择铅笔画素为1,(数值根据人物大小来定),颜色为DFDFDF顺着头发的纹理画出流畅的线条
15.马尾部分可选择画笔工具,带分叉的一些笔刷淡淡顺着纹理画上,颜色图层模式同上,
16.新建图层,正常模式,选择画笔工具,画素为1,不透明度60%,流量80%,颜色为白色,画出前额动感发丝,
17.衣服和项链部分用涂抹工具涂抹的柔和些,然后选择用减淡工具,范围是高光,曝光20%,加强衣服和项链的高光部分
18.合成,对整体进行锐化,锐化值为8,用减淡工具对高光部分进行稍微加工下,整体颜色校正下,(可以新增一些背景灯修饰,突出主题)
八、后期妆容攻略,
1.开启档案,复制一个图层副本
2.选中复制的图层按自由变换快捷键ctrl+t改变人物的脸形使更修长
3.按合并图层(ctrl+e)后,用载剪工具使画面从新构图,裁去多出的部份,
4.影象-调整-可选颜色:红色--70,-20,-20,-50.**--40,-20,-30,-80.白色-0,0,0,-50.中间色-0,-5,-5,-5
5.按曲线(ctrl+m)调整整体颜色,RGB全通道-输出214,输入174,蓝通道-输出131,输入124,
6.影象-调整-色彩平衡(ctrl+b),阴影-10,0,+15。高光--10,0,+2.
7.用图章工具将嘴周围面板盖均匀,
8.用钢笔把眼袋和脸部暗部圈起,羽化60,曲线把选区调亮使减淡眼袋和减小脸部肌肉不放松的表情,
9.继续选区羽化60,曲线调亮,使脸部饱满点,输出146,输入113.
10.把高光部份圈出来,羽化60
11.曲线调亮,使脸部饱满点,输出138,输入118.
12.修眉,把眉毛顶部连面板用套索工具圈起,羽化5,复制一层,把复制图层往下移,以达到修眉作用,图章修眉,这个要很仔细
13.开始调整眼睛,选把眼球部份圈出来,复制一层
14.钢笔圈出要做眼影的区域,复制一层后,曲线压暗,颜色要调整好,
15.再把眼影颜色统一,色彩平衡(中间调):+50,0,0。(阴影):+20,0,0,
16.细节颜色调整,上眼睑1/3部分,色相饱和度:0,-40,0
17.圈出细节,上眼睑睫毛根处,下眼睑前眼角1/3处,按DELETE键删除选区,使露出高光位,
18.删除多出的眼影部份,羽化40
19.圈出细节,内眼角到上眼睑1/2处,按DELETE键删除选区,使露出高光位
20.把眼珠圈出来,复制一层,羽化1,眼白部份减饱和度,退杂色,色相饱和度:0,-50,0
21.眼白细节调整,曲线调整调高光,
22.眼珠复制一层后曲线调亮,用笔刷刷退左眼上半部份,显示些阴影,
23.删除瞳孔部份
24.用曲线调整眼部色彩,使一致
25.加眼神高光
26.圈出嘴唇,羽化2,曲线调整嘴唇高光,调整嘴唇颜色
27.调整鼻梁高光,调整眼影高光
28.用可选颜色作整体调色,中间色-0,0,-2,2.
29.用色颜平衡微调,(高光):0,2,-2.
30.液化把头发拉顺,加上镜头光晕,亮度182,35毫米聚焦,
31.最后在适当的地方加上闪光笔刷完成
九、1.用钢笔在背部勾勒一个翅膀的外形,
2.在当前的工作路径转换成路径1,双击工作路径即可。
3.将路径转换成选区(Alt+回车),复制一层,羽化3画素,
4.填充白色,选择合适的强度使用涂抹工具,进行适当的边缘的涂抹。
5.复制图层,填充不同颜色,合图层1有区别即可,调节透明度呵图层属性,
6.按照前面的方法制作第二个翅膀,调节合适的透明度,可以用黑白渐变调整层及蒙板调整,
7.新建图层,画一个圆形选区,在选区中用画笔画圈,调节适当的透明度,
8.复制背景图层贴上入新建的Alpha通道,除左上角外其他地方填充黑色,使用滤镜-模糊-径向模糊:数量90,模糊方法:缩放,
9.选择Alpha通道(在通道上按住Ctrl),在图层区新建图层,填充淡**,
10.用钢笔生成光束的路径,将路径转换成选区,填充黄白渐变色,
11.调节透明度,用橡皮擦擦光的底部,是光线变得自然,
12.用钢笔在人物身上勾勒光线路径,将路径转换成选区,在选区边缘用画笔画,调节透明度,结合橡皮擦和涂抹工具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多花几个光环效果会更好?
十、1.找一张皱折的背景,将需要制作的照片拖入背景层,调整尺寸并裁剪,使之与背景边框相配,
2.调整-色相饱和度,全图:饱和度-35,明度+10,
3.调整图层改成柔光模式,出来旧照片的效果了,
4.色相饱和度,全图:0,-80,0
5.复制图层,色相饱和度-着色:340,24,0
6.建立新图层,放在最顶端,填充黑色,
7.滤镜-杂色-新增杂色,增加陈旧感,数量25%,高斯分布,
8.混合模式为正片叠底,
9.影象-调整-反相,
10.将边框中的杂色去掉,用矩形选择工具选边框内侧边,DEL键删除轮廓部分的杂色,
11.用橡皮擦工具擦出人物周围的杂色?
十一、1.复制图层,转入通道,复制红色通道,曲线调整红色通道副本,输入100,输出3,
2.用画笔或选取工具,把人物和花填充白色,
3.Ctrl+点选红副本,使其变为选区,删除红副本,返回图层面板,
4.Ctrl+C复制,Ctrl+V贴上,人物和花抠图完成,
5.方法一:新建填充图层,R=255,G=128,B=173,图层改为颜色模式,
6.方法二:饱和度着色法,新建色相饱和度调整图层,着色前面打勾,色相=345,饱和度=60,明度=0,新建曲线调整图层,237,255;188,130
7.方法三:新建色彩平衡图层,中间调-色阶:+100,-54,-20/+100,-35,+43
阴影-色阶:+11,-7,+3.新建可选颜色调整图层,红色:0,+21,-23,-5.洋红:-100,-45,+32,-1
8.渐变对映运用,新建渐变对映1,图层改为颜色?
十二、1.开启原图,复制图层,填充纯黑色,叠加模式。
2.新建色相饱和度图层:饱和度-85.
3.新建亮度对比度图层:对比度+10,
4.新建可选颜色,红色:0,+30,0,+100。**:0,-15,-100,0.中间色:0,0,0,+5.
5.盖印,滤镜-渲染-光照效果:点光,强度21,聚焦24,光泽0,材料69,曝光度0,环境8,
6.盖印,加文字装饰
十三、1.复制图层,滤镜-模糊-径向模糊:数量71,模糊方法-缩放,品质-好,
2.建立模板,擦出汽车,再用涂抹擦出轮子的动感,
3.色阶-可选颜色。加素材,渲染整体气氛,同减淡做细节调整,主直径5之内,硬度最小?
十四、1.在RAW中调整亮度,对比等,为之后的调整打基础,
2.加入天空素材,简单透明度,让天空融入到图层中,
3.新建调整层,可选颜色-中间色:+20,+6,+7,-4,绝对,稍微统一海水颜色,
4.颜色填充土**,不透明度54%,颜色填充藏蓝色,不透明度61%,填充深紫色,不透明度76%,
5.细致调整,高光与中间调的选择方法与所得到的蒙版,高光的选择方法:计算-源1:图层合并图层,灰色通道,源2:图层合并图层,灰色通道,正片叠底混合,不透明度100%。
6.中间调的选择方法:源1:合并图层,灰色通道,源2:合并图层,灰色通道,正片叠底混合,不透明度100%。
7.RGB通道里得到的蒙版,用曲线调整,高光的调整:黑色线在倒数第二格左边中间线,蓝色线向下调一点,中间调的调整:向上调整一些,
8.反射光的蒙版,套索选出选区,羽化,整体提亮,
9.船上的杂物降低饱和度,饱和度:-36,
10.锐化整体?
十五、1.开启复制图层,Ctrl+Alt+~,得到选区,羽化3-5.曲线提亮,18,0左右
2.调整色阶:25,1,20,245.蒙版擦出人物主体及细节部分
3.盖印,对人物进行磨皮修饰提亮边缘锐化。
4.对盖印图层进行色彩平衡,中间调:-12,-10,-13.高光:+8,0,-19.
5.盖印图层,进入LAB模式,
6.新建图层,Shift+Ctrl+N,柔光模式,透明度30-40%,
7.在新建图层上进行应用影象,图层:合并图层,柔光模式,透明度100%,
8.调整图层,对明度通道进行曲线调整,5,0
9.对影象进行LAB颜色的色相饱和度进行调整,全图:0,+10,0.**:0,+35,0.绿色:0,+15,0.红色:0,-20,0.蓝色:+10,+30,0.
10.进入色阶:20,1.20,245.对明度通道进行调整,在蒙板处用圆渐变拉出人物主体,再用画笔擦出细节。
11.盖印,返回RGB颜色,对影象进行可选颜色选项,红通道:0,0,0,-30在蒙板上擦出花瓣,
12.盖印,新建空白层,用白色画笔增加洒水效果,钢笔压力。硬度100%,间距+54%?
十六、1.复制图层,柔光模式,利用柔光对图层进行优化
2.Ctrl+U调色相饱和度,用吸管吸取树叶的颜色,进行色相的改变已达到变换季节的目的,我们需要冬天的感觉,找到树叶的色相,将明度调为最亮。
3.注意明度下哪个容差滑杆的细节,可以选取选区降低饱和度,也可以用色相提高明度,这里用的是色彩范围,关闭复制图层,用背景层来色彩范围。
4.选好选区后回到复制层,羽化,将所选部分饱和度将为0,
5.雪的感觉是“高对比”,选中人物以外的所有景,可以选中人物在反选,可以用色彩范围,也可以用色相饱和度,最后加对比度,衣服部分擦出来。
6.雪的部分有点生硬,对雪做个模糊叠加,用对比度的选取在复制层上,改成叠加模式,复制层要在对比度下面,
7.整体加一个对比度,用大笔刷大概擦出透视关系,不包括人物,赋予雪细节。
十七、1.复制图层,调整亮度对比度,向下合并,
2.进入LAB模式,选择影象中的应用影象,进行计算,
3.将图层模式改成颜色,盖印图层,
4.进入RGB通道,将蓝通道填充黑色,提取绿通道选区,将选区填充白色,
5.色相饱和度,红色:+20,+1,0.青色:-7,+26,0.其他资料不动,将该图层模式改成颜色,
6.进入RGB通道,选取绿通道选区,进行反选,调整层中的色彩平衡,选择中间调,数值:-10,-6,+16.阴影:+4,+5,-2.高光:-19,-26,-40
7.盖印图层,进入RGB通道,选取红通道选区,复制,回到RGB模式贴上,图层模式改成颜色,选取调整层中的曲线,红通道:173,193。红通道:58,56.绿通道:180,201.绿通道:53,58.蓝通道:55,62.
8.将图层模式改成颜色,复制该图层,在复制该图层,图层模式改成亮度,透明度20%
9.选取调整层中的色相饱和度,青色:+5,-49,-2。
10.调整调整层中的色彩平衡,中间调:-6,0,+3.阴影:-7,+3,-1.
11.色彩平衡,阴影:+4,+5,-2。阴影:+4,+5,-2.高光:-19,-26,-40.
12.加上闪电效果。?
十八、1.建立色相饱和度调整图层,饱和度-49,
2.建立可选颜色图层,红色:-49,0,+7,-41.**:0,0,0,-23
3.建立色相/饱和度图层,明度-49
4.可选颜色。**:0,0,0,-26.白色:0,0,+46,0。中间色:0,0,-6,0.
5.可选颜色。红色:0,0,0,-48.黑色:0,0,-47,+5.透明度降低到37%
6.盖印,降噪,锐化,用涂抹和简单工具修复膝盖附近的光斑,
7.加暗角,制作一个心形选区,羽化,用曲线提亮。?
十九、1.复制一层转换为智慧滤镜,目的可以对滤镜进行效果调整
2.滤镜-渲染-光照效果,全光源,负片17,杂边-25,塑料效果100,曝光不足32,负片28,
3.新建可选颜色调整图层,红色:-100,-3,03,0.**:-59,-6,-23,+1.绿色:+9,+5,-100,+27.青色:+8,-76,-3,-100。白色:+1,-40,-73,-10.中间色:+16,-18,-18,-3.黑色:0,0,0,+28 ?
二十、1.稍微调整一下偏色,调出一个大致的色调,建立色阶调整层,色阶全通道:0,1.35,255。色阶红通道:0,0.85,255.色阶绿通道:0,1,10,255色阶:0,0.95,255
2.建立色相/饱和度调整层降低原图的饱和度,全图饱和度-30
3.建立一个照片滤镜调整层,第一步中青色已经出来了,这一步把深**加上,浓度25%,模式“柔光”,在“柔光”模式下,原先暗的地方会更暗,选择通道面板,按住ctrl点红通道,得到选区回到照片滤镜的蒙板中填充黑色。
4.建立可选颜色调整层,红色:100,-33,100,-40。**:0,0,-40,0。白色:+15,0,+20,+20
5.把窗户提亮些,建立色相/饱和度调整层,把“着色”勾上,模式“柔光”,设定好后在蒙板中把窗户以外的部分擦掉。色相260,饱和度25,明度+75
6.建立一个色彩平衡调整层,把人物和周围环境区分开来,设定好后在在蒙板中用黑色大号柔角画笔以人物为中心擦一下就可以了。色阶+20,+20,+40,选中间调
7.建立色阶调整层,先把暗部和亮部大致分出来,在蒙板中用黑白渐变工具拉一下,由右上角到左下角的黑白渐变,到合适为止。全通道0,0.80,255
8.加光线,用“滤镜——渲染——光照效果”,新建一层,盖印,开启光照效果滤镜,就是做出有阳光照射下来的感觉,左上角暗了些,于是新增一个蒙板,把左上角擦出来。点光,强度:28,聚焦52,光泽-100,材料100,曝光度17,环境32
9.新建一层盖印,增强一下明暗的对比,建立色阶调整层,在蒙板中用黑白渐变工具拉一下,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黑白渐变,右上角的光线被遮去了一部分,用白色画笔在蒙板中擦出来,然后把人物也从蒙板中擦出来。色阶全通道。色阶全通道:0,0.80,255
10.锐化、稍微磨皮,加字,完成。
用PS如何做1寸照片的动作1.PS开启照片点裁切工具,设定宽2.5CM高3.5CM解析度300,裁切。
2.双击背景图层,建立图层0.
3.点选“视窗”开启“动作”面版,点右上角小三角,点“新动作”,功能键选“F2”(可任选),其它预设,开始动作记录。
4.点“影象”——“画布大小”,设定宽1500画素,高1050画素。至此画布变大且透明。
5.将1寸照片拖至左上角(记得留点空隙,照片冲印周边会被裁掉一点),同时按住SHIFT和ALT键,将照片依次向右拖出四张,拖完后再松开两键。
6.点图层面板右上角的小三角,拼合可见图层,再同时按住SHIFT和ALT键,将四张照片向下拖拽,至此四张变八张,点选动作面板右上角小三角 “停止记录”,至此动作已完成。
7.以后每次运用该动作,必须手动到第二步(即一定要将背景图层解锁),然后直接按F2,完成。
注:画素1500*1050为五寸照片大小。
用ps如何做儿童照片可以用光影魔术手,挺好的。
我们宝宝的艺术照就是用这个软体的。
有ps如何做高清照片画素足够大,解析度足够高,做出来的,就很清楚,但是前提是,你的素材要是普普通通的话,一样没有什么用处,所以,素材很重要
柔光老照片的处理风格如何用ps做出柔光老照片的处理风格,主要是利用软体图层模式~柔光等技术制作。开启,复制图层,该图层模式为柔光等即可!
数码照片如何做后期处理呢?
后期流程一般是:调色-修 片-做后期设计等,后期设计包括照片 加入模板(用模板来设计),也可以 自己拿照片靠自己打的美感设计,一般 现在主题摄影比较多,主题摄影都提 供了模板、素材等。影楼模板也比较 多,可以买也可以从网上下,
如何做照片的头象转换?PS高阶技巧,,去网上找教程吧,说不好
PS如何做素描照片只需4步把转成素描:
1。在Photoshop中开启一张人物照片,按下快捷键“Ctrl+Shift+U”,把它转换成黑白颜色
2、复制图层,得到一个副本图层。按下快捷键“Ctrl+I”,将副本图层转换成负片效果。
3、将副本图层下拉选单选为“颜色减淡”,这时会亮得几乎什么也看不见,
4、在“滤镜”选单下选择“模糊→高斯模糊”,模糊半径值可根据你需要的素描线条粗细深浅来设定。
在PS中如何做两张照片的裁剪和拼接可以吧两张拖进去。
然后扩大一个图。我所谓的扩大意思是给照片加空白空间。
说不清楚。网路有教程。
有ps如何做高清黑白照片黑白你可以做、去色就行了、高清你做不了、因为高清是高画素机拍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明白吗朋友、祝你生活快乐、梦想成真
摄影专业术语不懂?一句话给你讲明白8个专有名词
导语: 摄影术自诞生之日起,就以黑白影像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黑白摄影意蕴隽永,内敛沉静,能够让观看者抛弃那些对画面无用的细节,直切事物本质。而彩色摄影则凭借其强烈而逼真的色彩优势还原了现实的本来面貌,也似乎更加靠近了摄影的本质。选择彩色还是黑白,没有绝对的万能公式,以下的这四条建议,或许会使你的决定变得更容易一些。
1. 色彩在这幅照片中必要吗?
这张逆光拍摄的剪影,在色彩上毫无吸引力,于是我就把它处理成黑白模式,看起来是不是传神了许多?
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这张照片最大的看点是颜色还是其他因素?虽然并不是说彩色照片就不适合转成黑白,不过有些东西本身就是以色彩取胜,比如彩虹。对于色彩丰富的画面来说,保持原样通常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不过,如果画面的内容、构图、影调,完全足够表达你的意思,颜色反而影响了主题的表现。此时黑白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能够削弱杂色,使主题得以突出,可以避免让颜色分散观众的眼球。
上图这张长颈鹿的照片在彩色模式下非常普通,但把它调成黑白图像后则令人耳目一新。所以,当你的照片只有单调的背景和色彩时,不妨把它变成黑白模式看看,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 是否有有趣的光影对比?
我在这片叶子的后面放了一个小灯,使得从叶子的茎脉从正面看起来清晰分明,再加上后期黑白的处理,更加突出了这种明暗的对比和黑白灰的层次感。
把照片处理成黑白,弱化了颜色之间的对比,能够更单纯的展现明度和暗度,因而黑白影像能够更加简单纯粹的表现光与影。
所以当你想着重表现光与影,而且画面的元素中以光影变化为主体的时候,这样的照片就适合用黑白方式来表现,可以让人更直观地感受到黑白灰的层次感。
3. 是否有独特的纹理和轮廓?
这张采用了侧面照明,黑白的处理使得光线的明暗对比更加强烈,手上的纹理也更加突出和清晰。
当我们想到纹理时,可以通过语言来描述它给我们的感觉。然而,摄影中的纹理必须用我们的眼睛感知,将触觉转化为有形的图像。
在彩色照片中,因为颜色容易抢去焦点,所以图案和纹理常常被忽视,而好的黑白照片的特点之一就是要表达出独特的图案和纹理。去除掉色彩的干扰后,轮廓和纹理往往会更加突出。
例如木头、金属、石头,甚至植物和人类的皮肤。这些纹理在黑白照片中,通过细微的层次调整,可使平时肉眼无法注意到的地方得到强化,使得每条纹理都清晰可见。
4. 你的照片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绪?
这张照片是在波士顿的一个晴天拍摄的,照片中的光线和颜色都很丰富,我之所以选择把它变成黑白模式,是因为觉得黑白图像传达出的情绪更加接近我内心的感受。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在看到一张照片的瞬间有被击中的感觉?这通常就被称为一张照片的情绪。
黑白影像有着独特的艺术氛围。例如,浓重阴影的暗调可以描述悲伤或空虚的.情绪,而明亮及顺滑的质感传递开放和自由的感觉,在拍摄人物肖像时使用黑白色调则能使人物看起来更加的坚忍和沉静。
你也可以试着把自己的风景照调成黑白色,看看照片的传递出来的情绪会有什么变化。
黑白图象术语
如果你决心深入了解黑白摄影的话,可能会遇到一些类似于黑白图像的术语,比如说单色图像和灰度图像。这些术语通常会互换,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是一样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吧。
(1)单色图像
单色图像通常会被误认为是黑白图像,其实两者有所不同。单色只是意味着不同的色调,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作为一种单色,比如说一张黑漆漆的图像,它也是一张单色照片。
上图是一张单色照片的例子,很容易看出,它并不算是黑白照片。
(2)灰度图像
灰度图像也常被很多人误以为是黑白图像。灰度图像和黑白图像不同,它只使用不同深度的灰色,没有其他颜色。如果不进行特殊的编辑和调整,整张照片都会呈现出平和的中度灰色。比如上面的图,在灰度图像的模式下看起来非常的单调乏味,毫无层次感。
(3)真正的黑白图像
这是上面的灰度图像经过进一步处理后的效果,看起来更加接近真实的黑白照片。颜色的对比度变得更加明显,照片看起来更加赏心悦目。
黑白图像确实是单色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单色图像都可以叫做黑白图像。纯粹的黑白照片一般只使用黑色和白色去表现图像内容,虽然现在大多数人会混合一些灰色色调进去。
黑白照片通过最简单的黑白灰,去描绘世界。而越是简单的工具,往往越能触碰到这个领域的核心。如果你想要一张照片最终呈现出黑白的效果,那么最好一开始就用黑白的感觉去观察世界。通过后期修改毕竟只是一种补救方式,因为你没有通过明暗的感觉去思考,去理解。即使后来你让他变成了黑白,照片也会在一种程度上失去了黑白光影那种直指灵魂的震撼。
我想知道关于是摄影的一些专业名词
这节课开始,重点来了。大家拿好笔和本子。这次我把常见的,常用的摄影专有名词,力求用最简单、最直白的方式把复杂的摄影理论给大家讲明白,讲透彻。
这里不分手机摄影还是相机摄影。因为专有名词之间是互通的。手机上一些专有名词适用范围有一定特殊性,这会在课程里做特殊说明。
1、主题,主体
一、就好比写文章一样,文章无论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技巧去写,无论写什么素材,小说还是散文,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告诉读者你要表达什么?简而言之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用有抽象的文字来表达的,而照片的中心思想是用形象的画面来表达的。
照片的主题是用影像的形式给人讲明白一个什么情绪,什么事情? 是温馨的、浪漫的、悲惨的、美丽的、感人的、装X的;抑或者伟大的,弱小的、神圣的……
例如下面这张照片,第一眼就感觉到了深深的孤独,这就是主题,对吗?
一句话总结:主题就是照片的中心思想
二、主体是照片中重点突出的部分。一张照片中元素很多,通过拍照把现实中的元素在画面中重新排列组合,突出重点的元素,做到泾渭分明,主次有别。
一句话总结:主体就是画面的点睛之笔
这张主体是人还是猫呢?很明显是猫带给我们的乐趣。
虽然照片中有人,但显然人是衬托作用,猫才是主体。也就是说这张照片有突出的主体貌才让照片有看点。加上鲜明的主题,整个照片让我们印象十分深刻。
2、像素相关:像素、分辨率、像素密度
一、像素
小时候我们打开黑白电视,调到一个没有节目的频道,会看到屏幕上黑白相间的小方格子,呲啦呲啦地响。这些方形的格子就是像素。我们经常说的800万、1200万,就是由这800万或者1200万个方形格子组成的。
一句话总结:像素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方形格子
黑白电视时代,每个方格子是由黑白灰根据不同的比例,亮度组合起来的;而在彩色的当代,屏幕中每个方格子是由RGB三种色彩根据色相、亮度、饱和度组成成千上万的颜色。
二、分辨率
每个方格子大小尺寸是不一样。所以就有了分辨率的概念。
分辨率,有的地方称之为解析度。是指屏幕显示的精密程度。
显示的越精密,画面越细腻,屏幕内显示的画面信息越丰富。
一句话总结:分辨率是指显示器能显示多少像素,或者屏幕上像素的个数量。
我们常见的智能手机分辨率是1920X1080,意思是水平线上的像素是1920个,垂直线上像素是1080个,总共可以显示1920X1080=2,073,600个像素。
同样尺寸的情况下,分辨率越高,画面显示越细腻,清晰。1334X750肯定没有1920X1080清晰。同样的,一般手机上分辨率高于ipad,ipad上高于电脑。
现在索尼手机已经达到了惊人的4K级别,以后手机8K,16K会成为家常便饭。
三、像素密度
大家要记住,大小和的像素是没有关系的。
的大小只取决于你把以什么形式去展示。
举个例子,你用14英寸的显示屏显示一张照片,照片就是14英寸大小,你打印出8英寸照片,照片就是8英寸,假如你把照片打印成绕地球一圈,照片的尺寸就是绕地球一圈的尺寸。
同样一张800万像素的照片,放在14英寸的显示器上肯定没有放在8英寸的屏幕上清晰。
说到清晰度这里就要说像素密度了,我们继续......
像素密度全称是Pixel per inch,简称PPI,意思是每英寸像素数量。字面意思就是每英寸上可以显示多少素,每英寸显示的像素越多,像素密度越大,体现出的数值越大,照片就越清晰。
在显示器上,人眼目前能分辨出最高的像素密度是300PPI,有没有发现,苹果的每次更新换代,硬件升级幅度很小,甚至有的硬件压根不升级,够用就行。就比如,从6sp到8sp一直都是1920X1080,像素密度为401ppi的屏幕,苹果会认为超过300ppi就可以了,人眼已经很难区分差距了,再使劲往上升级没意义。
一句话总结:像素密度就是每英寸显示多少像素
3、光线的组成(色相、饱和度、明度)
摄影是用光的艺术,光线是由色彩组成的。色彩影响我们的情绪,影响我们的心情和心理感受。光是由三原色组成的
一、色相
我们小时候的一句顺口溜:赤橙黄绿青蓝紫,这就是色相,
色相就是色彩的相貌。
实际上大自然中色彩的颜色肯定不止赤橙黄绿青蓝紫这几种。光一般都由三种颜色调和成千变万化的色彩,这就是RGB,汉语直译红绿蓝,有了RGB三原色就可以调和成大自然中你要的任何色彩。
这是我们常见的颜色色环分布,
每一个相邻的颜色叫做相近色,对角线的颜色叫做补色。
二、饱和度
饱和度就是色彩的纯度有多少,纯度越高,饱和度越高;纯度越低,饱和度越低。
饱和度高的照片,色彩鲜艳,看起来比较扎眼,饱和度低的照片色彩清淡,看起来平静。
关于饱和度给新手的建议是初期先把照片饱和度调高,对色彩敏感了,后期再把照片饱和度降低,然后对色彩就会有感觉,就能驾驭的游刃有余。
因为饱和度调高了,照片带来的变化是非常大的,效果一目了然,也会给自己修片增加信心。
一句话总结: 饱和度就是色彩的鲜艳程度。
三、明度
这个很容易解释,就是色彩的明亮程度。
高明度和低明度跟饱和度高低给人的心里感受一样,都是不同的。
每种色彩的明度是不一样的,在纯度100%的时候,**明度最高,紫色最低。
一张照片曝光通常是由相机中三个因素影响:光圈、快门、感光度。三个要素都是影响照片曝光的要素,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被称为曝光三角。
4、光圈
光圈用F表示,例如,手机常见的光圈是F1.0,F1.02,F1.4,F1.6这就表示的是光圈。需要说明的是手机光圈一般是固定的,相机有固定有可变光圈,两者光圈的构造也很不同,由于手机体积小,没有相机光圈那么复杂的构造。
我们把光圈比作人的眼睛,光圈越大,就相当于人的眼睛睁得越大,进光量越多,看的就越清楚,反之亦然。光圈调小就好比人眼缩小,调大就好比人眼睁大。我们眼睛遇到强光会自然而然缩小瞳孔,光线暗会放大瞳孔,光圈大小调整也是一样的,随光线来调整。
一句话总结形容:光圈好比瞳孔的张合来适应光线变化,达到完美曝光。
光圈比较奇葩的是数值越大,光圈越小,数值越小,光圈越大。这是反着来的。就比如F2>F2.8>F4
光圈有什么作用?
影响进光量。大光圈就好比睁大了眼睛,肯定进光量大,照片越明亮。
影响景深,解释半天景深没意义,不懂景深?暂且理解为虚实范围,没什么大碍。
就像这盘肉,光圈越大,背景虚化的越厉害,肉更能突出,画面也更唯美。
这里有个口诀:大光圈小景深,小光圈大景深。不理解?再换一个版本,大光圈背景虚化强,小光圈背景虚化弱。
5、快门
快门是一般用于时间区分的,分为快门和慢门。
快门跟光圈是一样的,时间越长,进光量越大,照片越清楚,,反之亦然。
快门的单位是秒,手机上快门的范围一般是从1/4000秒到32秒之间。其中1/250到1/500被称为手持拍照安全快门,也就是手持拍照照片不会糊掉。
大部分时候我们用的是较快的快门来凝固瞬间,借助专业模式或者摄影配件可以实现慢门效果,比如拉丝形状的流水,车水马龙的轨迹。
高速快门定格瞬间,
慢速快门记录运动轨迹,
苹果手机不能手动调节快门时间,只能借助第三方app ,华为手机有B门模式,就是说,我想让快门什么时候结束工作就什么时候结束。
一句话总结:快门是表示拍摄时间长还是时间短的衡量标准。
6、感光度
一句话概括,感光度就是对光的敏感程度。
感光度用ISO表示,数值越大,表示感光度越高。我们通常用高感,低感来形容感光度高低。低于100的被称为低感,200以上是高感。
感光度常用的数值:ISO50、 ISO100 、ISO 200、ISO400、ISO800、ISO1600、ISO3200,以两倍的数值变化。
高感和低感使用起来特别微妙。
一般我们会选择较低的感光度,不会选择太高的感光度,高感是绝对禁区,感光度过高,画面噪点就越多,影响画面画质。
如果用在手机上,手动模式下拍摄,不懂的运用感光度,初期可以将感光度设置为自动即可,只调整快门时间就可以。
最后用一个公式可以表示一下三者关系:
曝光=光圈x快门x感光度
当曝光不变的情况下,这三个要素间有任何一个变化,其他两个要素都要改变,以保证曝光值不变,例如,感光度不变。快门变慢了,那么进光量就多了,就需要小光圈来减少进光量,这样才能保证曝光值不变。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曝光三角,对于手机和相机拍摄都是一样的。
7、色温
色温就是光线在不同光线环境下呈现的颜色。
色温让我们知道色彩是有温度的,色温给人的感受要么是温暖的,要么是冷峻的,不冷不热的照片没有个性,一般也没人愿意尝试。如图,所示
比如,同样的场景,大晴天的时候。早上太阳未升起时是偏蓝色,中午是白色。黄昏是红色或者橙**,这些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色温值。
一句话总结:色温是就拍摄环境的真实色彩
人眼可以看到最真实的现场色温,
而相机比较傻。常常不能正确还原拍摄现场的色温,就出现了色温偏差。因此就有了色温的校准。
色温校准对应的就是相机上的白平衡,白平衡的作用就是为了把当时拍摄现场的颜色准确还原,成为我们看到的真实情况。
但,色温的使用有时也会反其道而行之,例如,在阳光明媚的一天相机拍摄一般不用调整色温,用自动白平衡就能让拍摄的色彩跟当时环境色吻合。但这时候,假如有个摄影爱好者,刚失恋,心情是糟糕的,他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把白平衡设成冷色调,以此来反应当时拍摄时的郁闷心情。
所以,没有正确的色温,只有失败的创作。
8、焦距
焦距决定了我们拍摄画面中的视野,也就是影响我们取景的范围。焦距单位是毫米(mm)。
记住两段话:
这个数字越小,焦距就越短,可呈现的视野范围就越大,画面中显示的物体就越多,而物体在画面中占的比例就越小。
这个数字越大,焦距就越长,可呈现的视野就越狭窄,画面中的物体就越少,物体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相机上焦距划分的特别详细,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超广角,一般在24mm以下,适合拍风景,建筑;
24-28mm,标准广角主要拍摄风景;50mm,标准人文镜头,可街拍,可拍人像;
24-70,24-100,标准变焦镜头;拍摄题材通杀;
200-300mm则是长焦了,适合拍鸟,拍运动物体;300mm以上是超长焦,适合拍野生动物,生态题材。
手机不同于相机,没有那么多划分,一般分为长焦,广角。
手机焦距从广角到长焦一般范围是从24mm到80mm,例如iphonex广角是28mm,长焦是52mm,华为p30PRO的50倍变焦达到了恐怖的1443mm,在相机的划分里面则属于超级超长焦了,最近几年看来很少有厂商能超过了。
原来手机只有一个焦距,比如35mm,这叫做定焦,现在中高端手机都有广角加长焦,可以改变焦距,这叫做变焦。
有关摄影的专业名词:
Aberration∶像差
摄影镜头无法完全将一个点或是一混合波长光成像还原为一个点,称为像差。连续光谱的像差为「色像差」;单一波长的像差则有∶球面像差、彗星像差、像散现象、像面弯曲、歪曲像差。举例来说,原来一个黑点拍成相片后变成一个类似彗星拖着尾巴的成像,称之为彗星像差。
AE∶自动曝光
Automatic Exposure,主要分为三类,全自动程序曝光,光圈先决曝光以及快门先决曝光
AF-I Nikon lens
内建自动对焦马达与CPU的镜头系列。镜头上内建的芯片会将对焦物的距离传回相机机身作为测光的参考,因此属于D-type AF Nikkor lenses之一。
AF-S超音波马达镜头
Nikon新系列的镜头,搭载超音波马达,同样强调静音、对焦迅速、全时手动对焦等优点。
Ais Nikon lens
AIS 是 Automatic Indexing Shutter 的缩写。始于1982,与AI-type几乎完全相同,在接环处多了一个半圆形的凹槽,可由机身控制到镜头的光圈值,适用在三种程序曝光,可配合Nikon绝大多数机身,是兼容性最高的镜头。
Aperture∶光圈
单眼相机的交换镜头内,多枚叶片以虹彩形状绕成之调整光线进入的孔。镜头上应有标示该镜头的最大光圈(级数称为f值),如55mm 1:2.8,前者表示焦距55mm,后者表示最大光圈为f/2.8。光圈数字越小,表示光圈越大,如f/2比f/2.8光圈大一级(1.4倍为一级)。f值等于焦距除以光圈入口瞳孔之直径,最大光圈越大的镜头,镜片直径通常较大,价格也较昂贵。
Aperture priority∶光圈先决
由摄影者调整光圈值,再由相机自动测光后决定快门值;光圈先决的曝光,较适用在需要决定景深(如风景摄影、人像摄影)时用;因为光圈越小,景深越长。
Aperture ratio∶口径比
镜头的有效口径除以焦点距离的数值,称之为口径比。如50mm f/1.8,即为1:1.8,恰为f值的倒数。
APO镜头
Sigma APO镜头选用超低色散镜片,以矫正色散现象(不同波长之光线经折射后不能在一个平面上聚焦),提高画质。
ASA∶美国标准协议
American Standards Association,胶卷的感光度协议,见ISO
Aspherical lens∶非球面镜
非球面镜用以消除彗星像差与耀光,尽量矫正像面弯曲、歪曲像差,由于一枚非球面镜的矫正能力等于多枚球面镜片,因此镜头中使用非球面镜片可以达到轻量化。
B快门
指长时间曝光,有的相机标为T快门。
BASIS自动对焦系
Base-Stored Image Sensor的缩写,多数AF相机的对焦机构。
Bracketing∶包围曝光
拍摄三张等差曝光亮的相片,如不足一级、正常、过度一级,适用于复杂光源,或相机不易正确测光之场合。
CCI (Color Contribution Index)
CCI指的是在特定光源与协议下的标准胶卷,某一镜头表现色彩变化的指数。量化为CCI坐标,有三个轴,分别表示红、蓝、绿三原色。0/5/4被定为基准值,并界定CCI坐标容许范围,以供镜头制造商参考。超过容许范围的话,就是镜头的色调偏差太大。
Centerweighted averaging metering∶中央重点式测光
测光偏重中央,其余画面与以平均的测光。较适用于风景摄影。至于中央面积的多少,因相机不同而异,约占全画面的20-30%。
CMOS自动对焦系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此新式的自对对焦系(组件),搭载在Canon EOS-3与EOS 300上,强调读取对焦资料更迅速、单位面积的像素更高(可增加对焦点)、耗电量低等的优点,过去在应用上的问题在于像素的提高,会影响「噪讯比」使的低亮度的noise太高。
Coating∶镀膜
镀膜是在镜头表面镀上非常薄的透明薄膜。目的是希望减少光的反射,增加透光率,并抑低耀光、鬼影;不同颜色的镀膜,也使的成像色彩平衡的不同。此外,镀膜尚可延迟镜片老化、变色的时间。
C-PL∶圆形偏光镜
自然光会向四面八方均匀振动,而偏光镜让通过的光线只剩下一定的振动方向,因此可以减少水面、玻璃等的反射,也可使天空更蓝。偏光镜可以分为线型偏光镜与圆形偏光镜,圆形偏光镜通透的光线,其振动方向以螺旋状回转前进,适用于自动对焦与自动测光的相机。
Curvature of field∶像面弯曲
一平面物体不能够真能成像为一平面,而是成像为一曲面,即为像面弯曲。此现象会使的画面周边画质模糊,缩小光圈也不能改善像面弯曲。
Depth of field∶景深
当镜头对主体合焦时,在主体前后若干距离内的物体,也会成清晰影像,「景深」即是这段前后皆清晰的距离范围。白话一些,一张风景照片我们希望景深长些,就是希望包括前景与背景都尽量清晰。光圈、镜头焦距、镜头与被摄物距离,都会影响景深。光圈越小、镜头焦距越短、与被摄物距离越远者,景深越长。
Depth of field preview∶景深预观
相机若可以在快门帘幕开启前(胶卷未曝光时)先收缩光圈叶片,便可以由观景窗预观景深情形。
Distortion∶歪曲像差
一条直线经过镜头拍摄后,变成弯曲的现象,称为歪曲像差。向对角线往外弯的是「枕状变形」(Pincushion),向内弯的是「桶状变形」(Barrel)。一支变焦镜头,通常在广角端呈现桶状变形,而在望远程呈现枕状变形。
DX-Coding
胶卷盒上的黑白格子即是DX码,可由相机读取出所代表的胶卷速度(ISO值)
EOS
Electronic Optical System,Canon的135单眼自动对焦相机系列。第一部EOS相机是1987年的EOS 650。
E-TTL
Evaluative Through-The-Lens,系指Canon的先进闪光曝光系统。相机会依对焦点的选择,考虑∶现场光、预先闪光读数、对焦点加重计算,甚至画面的明暗度分布与主体位置,来决定适切的闪灯与相机曝光值。
EV∶曝光值
Exposure Value,EV值与快门速度成正比,与光圈值成反比。例如光圈f/4, 快门1/60秒的EV值与光圈f/5.6, 快门1/30秒相同。
Extension tube∶近摄用延伸管
延伸管让镜片与胶卷距离拉长,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可以缩短,使得微距放大率提高。它不会改变光圈值,但因为延长了镜头,光线会减弱,但TTL测光系统不受影响。延伸管中一般并无镜片,对画质影响有限。
Eye controlled focus∶眼控对焦
Canon独有的眼控对焦,系利用接目镜上的红外线发光二极管,进入人眼被视网膜反射后,回到相机内经由SI镜片,投射到眼控BASIS感应器,相机便可以检知眼睛所看的位置,以进行眼控对焦。
Flare∶光斑
镜片的反复折射、镜筒内面的反射或散射、相机内部表面的散射等,造成胶卷上一部份因此有害光线的影响而使鲜锐度下降。
Floating system∶浮动对焦系统
一般镜头的设计,都在常用对焦距离处有最佳的像差矫正,却可能在最近拍摄距离时出现结像差的情形。采用浮动对焦系统,可配合镜头伸出的长短,移动一整群镜片,可以让近距描写提升画质。
Fluorite∶萤石
萤石学名为氟石,不像一般光学玻璃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与氟化钡、镧一同在高温熔融而成。萤石由于特有的结晶构造,而有低曲折率、低色散的优点。应用在镜头设计上,可以达到周边画面影像的提升、镜头全长缩短的好处。除了天然萤石,也可以人工培养结晶(氟钙化物),但成本非常高昂。
FP flash∶高速闪灯
又称High-speed Sync,以高于一般闪灯同步的速度,甚至是相机最高快门速度,闪灯也能配合。但是闪灯指数会随快门速度提高而减弱。
Focal length∶焦距
焦点对在无限远时,镜头的后侧主点到胶卷平面的距离。
Focus∶焦点
一束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在某距离处成像为一点,这个光线聚集点,称之为焦点。
Focus preset∶对焦预设
预先对某一距离的主体设定对焦锁定,再行其它拍摄工作;待主体突然出现在预先设定点,便可藉由记忆迅速驱动镜头合焦,适合运动场的拍摄。
Full-time MF∶全时手动对焦
在自动对焦时,也可以自行调整最后焦点,即为「全时手动对焦」。可再分两种∶「电子式手动对焦」—搭配在大口径超望远镜头上,电子回路检测手动对焦环的转动量,再驱动镜身马达;「全时机械式手动对焦」—启用时,不需消耗电力,乃藉由不同于AF时的滚轴、转环来带动镜片组。
Ghost image∶鬼影
当太阳光或点光源进入镜头,经过多次反射之后,在光源的相对位置形成之清晰亮点,有如幽灵一般,称之为鬼影。鬼影算是光斑的一种。
GN∶闪灯指数
Guide number,使用100度胶卷时,GN值除以光圈值,等于闪灯正确曝光的距离(可以公尺或英尺作单位)
HSM超音波马达
Hypersonic Motor,Sigma所发展的镜头内置超音波马达。
Hyperfocal distance∶超焦距离
对焦在远处的某一点,使的景深的另一极端恰为无限远,则由无限远到景深范围内最近的摄影距离,称为「超焦距离」。若先将焦点设为超焦距离,则由超焦距离的一半开始,到无限远处,都落在景深范围之内。
ISO∶感光度
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国际标准协议∶胶卷对光的敏感度;低感光度指ISO 50以下的胶卷,中感光度指ISO 100~200,高感光度为ISO 400以上。
Image stabilizer∶防手振机构
IS可让安全快门速度(不致晃动而影响画质清晰)慢两级(四倍时间)。当激活对焦时,修正光学系统同时被唤醒。回转仪感应器会侦测镜头振动的方向与速度,传送给微电脑知道。微电脑计算出需要校正的量,将讯号传给可动线圈,让修正光学镜片组作平行移动。微电脑会再比较镜头振动量与矫正的量,然后迅速调整,维持影像稳定。
Inner focus∶内对焦
为了因应高倍率变焦镜及轻量化,并保持镜长不变,对焦时不再全组移动镜片,而是将镜片系分割成偶数的群组,只移动中间的镜片组来作对焦,称为内对焦。
Mirror lock-up∶反光镜锁起
快门帘幕开启前,反光镜会先跳起,让光线进入胶卷(两动作连续完成);但有反光镜锁起的功能的相机,可以先将反光镜跳起,再按下快门(两动作分开)。其目的是避免反光镜瞬间弹起的震动,造成影像的些微模糊。
Modeling light∶造型闪光(整理∶风之和子)
造型闪光意指:由闪灯发出连续数秒钟的闪光,供拍摄者预视闪光效果之用,一般高阶电子闪灯都有配此功能。使用造型闪光时候,注意其耗电量大,可得多准备电池。
MTF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以反差的概念来检定镜头的鲜锐度。横轴为以画面为中心的距离(越靠右边表示画面的边缘),纵轴为反差大小,而MTF曲线分为不同空间频率(如10 line/mm, 30 line/mm等),前者越接近1,即反差特性良好;后者越接近1,就是高解像力镜头。此外图上一般画有实线与虚线,分别代表画面的上下轴、左右轴。
Multi-exposure∶多重曝光
同一格胶卷,曝光超过一次以上,即为多重曝光;适合拍摄烟火或其它特殊效果之用。
Multi-zone evaluative metering∶多区域评价测光
测光系统将整个画面分成多个区域(不同的相机划分的形状、方式不同)并依主体所在,决定每个区域的测光加权比重,全部衡量后,决定曝光值。
PC lens
Perspective Control,即「移轴镜头」,可将镜头光轴平行移动,以矫正物体变形。例如在建筑摄影中,利用「平移」功能,可以矫正建筑物下大上小,往下倒的情形。
Range-finder∶测距连动相机
测距连动相机,也就是所谓的双眼相机,例如Leica M6、Hexar RF、
BESSA-R等的「实象式连动测距相机」,即相机的机械装置用三角定位法求出主体距离,并使镜头的对焦系统连动。
Rear focus∶后组对焦
为了因应高倍率变焦镜及轻量化,对焦时不再全组移动镜片,而是将镜片系分割成偶数的群组,只移动最后部的镜片组来作对焦,称为后组对焦。
Rear-Curtain Sync∶后帘同步
后帘同步又称第二帘同步,闪灯会在快门的后帘幕开始移动之前发出闪光(可以想象为快门帘幕将关闭之前才发出闪光,有别于「前帘同步」),使用在慢速快门且主体移动场合,可得到较合宜的效果。
RGB测光
Nikon F5专有的测光方式,不只分析画面中的光线与反差,并由1005点RGB感应器(红/蓝/绿),去分析画面中物体的色彩。例如容易发生测光偏差的白雪、大范围的蓝天、黄花等,都可以由计算机内丰富的数据库图库去分析,找出最佳的曝光值。
RMS粒子性
RMS为Root mean square的缩写,乃量度均匀曝光之胶卷上单位面积的颗粒密度;它是一种客观、定义下的胶卷颗粒度指数(Granularity)。其制定根据ANSI标准;RMS数值越小,表示胶卷粒子越细微。
Shutter priority∶快门先决
由摄影者调整快门值,再由相机自动测光后决定光圈值;快门先决的曝光,较适用在使用闪灯时或手持担心相机晃动时用。
Slide film∶正片
正片也称Color reversal film或Color positive film,即为一般所称的幻灯片。可在分彩色正片与黑白正片。
SLR∶单镜反光机
Single Lens Reflex,即所谓的「单眼相机」,透过一个半反射镜及棱镜,可从观景窗观看镜头内的景物,并作对焦。
TTL
Through the lens的缩写,指测光(AE)系统是经过镜头来测光,那么就不需考虑有无加挂滤镜的影响。
UD glass
UD为Ultra-low Dispersion超低色散的意思,其屈折率与色散情形,介于萤石和一般玻璃之间,应用在大口径变焦镜头,或是超望远镜头,可以提升镜头质素。
USM∶超音波马达
Ultrasonic motor的缩写,最早出现在1987年的Canon EF 300mm f/2.8L USM,现在应用在大多数的Canon EF镜头上,原理为用超音波振动能量带动旋转,以其低转速、高扭力的特性,达到静音、快速合焦的目的。
Vignetting∶周边暗角
底片上曝光的光度,由中央到角落有减弱的情形,造成四周较暗的现象。Vignetting可能是镜头造成之自然表现,或不当使用遮光罩或滤镜造成。
X-sync∶闪光同步速度
相机可与电子闪灯配合的最高快门速度,越顶级的相机,X-sync快门越快。
Zone system∶分区曝光法
安瑟亚当斯所创立,能在拍摄时即可精确掌握照片反差调子的一种曝光法。首先将照片由全黑到全白,分为11区,中灰部称为V区。量度所拍摄物体的亮度,而在显影、放大过程中经由各种调控方法,直到获得合乎想要的结果,表达出最佳的层次感。
透视度
依据镜头的不同焦距(广角镜或望远镜头),使主体与背景感觉较近或较远,这种视觉效果,即为透视度。
色相与饱和度(由Summicron 35整理)
人类对于色彩的概念,可以用很多种方式来描述,其中普遍被接受的描述方式有下列几种:
1. HSB模式
以「人类视觉感知」为基础的色彩描述模式。是美国人Albert Henry Munsell发明的色彩表示标准。一种颜色可以用下列三种参数来定义:
色相(Hue):是指「物体所反射(或穿透)进入人眼的的光波波长。」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见到的颜色,像是红、橙、黄、绿等等。
饱和度(Saturation):是指「色彩(color)所呈现的强度或纯度」。饱和度显示的是「色相中所含的灰度(gray)百分比。」例如:饱和度为0%表示全灰,100%表示全饱和。Saturation有时也表述为chroma,有人译成彩度。
亮度(Brightness):指色彩(color)的明暗(lightness and darkness)程度。通常以0%表示全黑色,以100%表示全白色。Brightness也称为Value,有人译成明度。
2. RGB三原色模式
在人类的可见光频谱中,有「一大部分」可用三种原色光的不同混合比例来表示。这就是大家熟知的红绿蓝三原色光。三种原色光混合之后,产生的是次级色光(在这里为蓝、洋红、和黄光)。三种原色光等比例混合之后会形成白光。这种模式常被用在打光、视讯系统、**、或者是监视器屏幕上。也就是说,这些系统以发射出不同比例的色光混合以呈现各种颜色,又称为加成色(additive colors)。
3. CMYK模式
这是在四色印刷或印前作业所采用的洋红(M)、黄(Y)、蓝(C)、黑(K)的色彩表示标准。相较于RGB模式必须有光源产生色彩,CMYK模式则是以印刷油墨所吸收的频谱为基础。光线投射在印刷油墨上,有一部分的频谱被油墨吸收,至于没有被吸收的则反射到人的眼睛中而「产生」色彩。理论上,洋红、黄、蓝三色油墨混合会产生黑色,因为这种黑「理论」上会吸收所有可见光频谱而让我们「看」到黑色,所以又称为吸收色(substractive colors)。但是油墨总是含有一些不纯物质影响吸收效应,所以混合出来的颜色并不是纯黑(而是棕灰色)。为了表示全黑,才又引进全黑的油墨(以K表示,避免与蓝blue混淆)。
4. CIE L*a*b模式
有鉴于色彩标准过多,无法统一,国际标准色彩协会色彩特别在1931年制订了一套国际通用的色彩表示标准。这套色彩系统与印刷设备与器材都没有任何关系。L*a*b由一个垂直轴心表示明亮度(Luminance)的全白到全黑,两个水平延伸面表示色彩,其中之一为红到绿色,另外一个面表示蓝到**。
5. 全色阶模式
这是把人类可见光频谱所能表现的色彩作一整体性的整合所得出来的色彩表示方法。其中包括「设备所能显示的色彩」和「设备所能印刷出来的色彩」。根据这种整合方式,色彩表示能力如下:CMYK<RGB<LAB
亦即:有些大自然的色彩是可以被看到、可以被系统设备显示,但超过CMYK的表现范围的。
色温:
色温的度数以K做单位,是由英国物理学家W.T.Kelvin所制定,色温的划分标准与摄氏温度计相同,但起始点不同,色温的零度相当于摄氏-273.15度。色温度数的计算方式,是将标准黑体(金属)加热后发出某一色光所需的摄氏温度加273,就是该色光的色质。如摄影用的钨丝灯光的色温为3200K,就是标准黑体加热到2927度时所发的光。当光线色温在4800k以下时以day light底片拍摄会呈现橙**,5200k以上则会呈现偏蓝现象。
关于“用PS如何做照片的高调处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雅莹号的签约作者“冬兰”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用PS如何做照片的高调处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用PS如何做照片的高调处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文章不错《用PS如何做照片的高调处理?》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