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禧是谁-

网上有关“允禧是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允禧是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爱新觉罗允禧(1711-1758),原名胤禧,因避雍正帝讳改为“允”。字谦斋,号紫琼,亦作紫噊,别号紫琼崖道人(因得端溪岩石,宝爱特甚,遂以自号)、春浮居士等。清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康熙五十年正月十一出生,母为当时仅为庶妃的汉族女子陈氏(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进位熙嫔,乾隆二年正月初二卒,享年在40岁以上)。他是康熙第35个儿子,序齿成为了皇二十一子。康熙五十九年,始从幸塞外。雍正八年二月封贝子;五月,即谕以允禧立志向上,进贝勒,这年他只有19岁。雍正十三年进慎郡王,这年他24岁。卒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五月二十一,终年48岁,谥靖。

允禧善书画,擅长山水、花卉,“笔致超逸,画风清淡”,山水得力倪瓒,时人评为“本朝宗藩第一”。亦能诗,高宗列其诗“国朝诗别裁之首,以代钱谦益者。”集有《花间堂诗钞》、《紫琼崖诗钞》等。允禧禀性淳厚,生活俭朴,虽贵为郡王,但能礼贤下士,好学不倦。“多延四方博学端悫之士,日相摩切,以故学邃艺工。”(《熙朝雅颂集》)著名书画家易祖 、朱文震、傅雯客京师,馆其邸最久。郑板桥也是他的座上客。郑还在慎郡王诗集“跋文”中评其书画诗文及为学云:“胸中无一点富贵气,故笔下无一点尘埃气。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要使疑窦然,精理迸露。故其落笔晶明洞彻,如观火观水也。”又说:“主人有三绝:曰画、曰诗、曰字;世人皆谓诗高于画,燮独谓画高于诗,诗高于字。”

济南朱青雷(文震)《画中十哲歌》也说:“紫噊三绝名素彰,天机敏妙腕力强,尺幅动欲浮千觞。”

允禧与京东盘山有缘,他酷爱此地的山山水水,几次登临游览,历险探奇,诗画咏记。有《春日携李眉山、彭湘南、王兰谷、藏上人重游盘山,自西甘、东甘二涧,历上方东竺》224字长歌纪事。曾为盘山行宫“静寄山庄”写生《盘山十六景图》(乾隆为图题诗)。还专意为天成寺后殿题额“化宇香城”。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有他的一幅山水画《夏山高隐图》。

允禧无后,乾隆就在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把他的第六子永瑢过继给叔叔为孙,封贝勒。三十七年,进封质郡王。五十四年,再进质亲王。

允禧与郑板桥

允禧与郑板桥的交情,在二百余年的清史中,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堂堂郡王与一小小县令相知相敬,终成莫逆,实在令人费解,但这却是载之有据的事实。二人初识时,允禧年仅15岁,郑板桥已33岁,可称忘年之交。

十载寒窗的郑板桥,为了取得功名,曾三次进京,即雍正三年(1725)、乾隆元年(1736)、六年(1741),并与允禧谋面。他在《板桥自序》中表白说:“紫琼崖主人极爱惜板桥,尝折简相招,自作骈文体五百字以通意,使易十六祖、傅雯凯亭持以来。至则袒而割肉以相奉,且曰‘昔太白御手调羹,今板桥亲王割肉,先后之际,何多让焉!’”颇以为荣。《郑板桥集》中提及有关允禧的诗词、序文等达十次之多。“郑集”问世,允禧题诗赞扬有加:“高人妙义不求解,充肠朽腐同鱼蟹。此情古人谁复知,疏凿混沌惊真宰。振枯伐萌陈厥粗,浸*渔畋无不无。按拍遥传月殿曲,走盘乱泻蛟宫珠。十载相知皆道路,夜深把卷吟秋屋。明眸不识鸟雌雄,妄与盲人辨乌鹄。”

乾隆七年(1742)春,在慎郡王的转环下,郑板桥被任命范县令。将赴任,与允禧唱和惜别,作《将之范县拜辞紫琼崖主人》诗,有“红杏花开应教频,东风吹动马头尘。阑干苜蓿尝来少,琬琰诗篇捧去新”之句。允禧亦有《送板桥郑燮为范县令》答诗:“万丈才华绣不如,铜章新拜五云书。朝廷今得鸣琴牧,江汉应闲问字居。”最后并嘱板桥“驿递诗筒莫遣疏”。板桥在别后呈慎郡王《玉女摇仙佩》一词中真情袒露自己的心绪道:“一别朱门,六年山左,老作风尘俗吏。总折腰为米,竟何曾小补民生国计?”他也曾画兰遥赠允禧,且题七绝一首寄意:“山中觅觅复寻寻,觅得红心与素心;欲寄一枝嗟远道,露寒香冷到如今。”抒写思念之情。

乾隆十一年(1746),板桥自范县调署潍县后,曾寄书慎郡王,郡王得书即赋诗赠答云:“二十年前晤郑公,谈谐亲风古人风。东郭系马春芜绿,西墅弹棋夜炬红。浮世相看真落落,长途别去太匆匆。忽报双鲤垂佳贶,烟水桃花万里通。”(《喜得板桥书潍县寄到》,见1984年《文物天地》第二期,徐石桥先生珍藏),可见二人友谊之绵长。

允禧的《夏山高隐图》

《夏山高隐图》原为津门已故收藏家张叔城先生珍藏,后来捐献天津艺术博物馆。纸本,水墨立轴,约纵3尺、横1.5尺。是允禧晚期精心得力之作。

画幅中呈现出重山峻岭;峰峦高耸,烟霭微茫,千岩万壑,气势雄伟。山凹间树木苍郁,谷底平坦处有茅亭独立,云起水流,一片幽静夏景。山树为淡墨勾染,深墨点苔,近细远简,层次分明,笔法老到,颇具文人画之风韵。

画幅右上侧有行书小记:“黄山樵夏山高隐全法董巨,兹图颇效之。”下钤闲章“二十四峰秋色”,后署“紫琼道人笔”。又钤“慎郡王章”、“紫琼道人”、“慧业文人”三印。小记左向题五言诗一首:“雨余岚翠生,岩虚白云起。空亭寂无人,流泉名。”下钤“果亲王宝”朱印一方。诗左另有“樗南又题”一则,并钤朱文椭圆章“画禅”引首。

画轴装裱后,左右半尺宽的纸边上,满布补题诗、记,密集无隙,琳琅满目。左边为樗南隶书再题诗一首:“叠嶂青未了,幽处云忽白。飞流泻清寒,滴此涓涓石。”下署“丁丑长夏重题,樗南。”钤闲章“静赏无厌”。樗南应是允禧晚期又一别号,其他史料中所未见。

樗南诗下另有永璥小楷题画七言诗一首:“紫毫蓺粟宣得笺,兴来挥洒如云烟。倏忽骏马踏平川,万壑千岩咫尺间。位置圆通画入禅,取法叔明意匠专。长林丰草湿而妍,青溪翠壁相回环。丛石山崖巅,瀑布争流水潺。点缀茅亭亲余闲,好似高人隐田盘。萧散磊落何天然,艺林敛手无间言。文人慧业信前缘,使我披图一日百回看。”下署“丁丑夏初伏前一日永璥谨题。”钤连珠小印“永璥”。

永璥,字文玉,一字益斋,号素菊道人,理密亲王允礼孙,封辅国公,允禧乃其叔祖。《诗话》说:璥诗以疏朗胜,“怀才嫉俗,兀傲不群”。有《清训堂集》。永璥的题画诗,热情赞颂了“高隐图”千岩咫尺、万壑云烟,萧散磊落之夏日幽景。诗情画意,相映成趣。

裱幅右边,通条又有经主人行书七言诗一首:“胸中邱壑在笔先,夏山写出幽居偏。石阶树古藤萝点,辞藻勾结岩中缘。散发不让囗溪仙,槐阴坐对庭阶前。耳畔闻泉流,竹湾沸处飘茶烟。摊书却异参僧禅,然云起遮空天。雨来湿透苔花钱,回溪深处芒穿。风吹万籁长松巅,此时容我暂息肩,推窗高枕峰头眠。”款署“丁丑夏五书近作叠梦游庐山歌韵夏山高隐图诗一首,经主人。”钤白文印二方:“皇六子章”、“溪山取意成”。与永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果恭郡王弘瞻,号经主人(又称经道人),雍正第六子,袭果亲王。允禧及其叔。叔侄诗文交好,时有唱和,故对此图有二次题咏之举。弘瞻还为《紫琼崖诗钞》集成写过序。可见二人深厚之谊。

允禧在“高隐图”中两次提到“黄鹤山樵”,山樵者元之王蒙也,字叔明。弃官后隐居临平黄鹤山,故以为号。画以王维、董源、巨然为宗,纵逸多姿,别创一格。由此题画得知,允禧的山水画,不但得力于倪瓒,而且又旁师王蒙,且效之有成。

画里钤用的几方闲章,显示了作者的笔墨情趣。其中“二十四峰秋色”、“慧业文人”、“静赏无厌”、“画禅”,《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均未载,当是新见之允禧用印。

《夏山高隐图》成,允禧先后三题斯画,最后一次是在他临终前一年(1757年47岁),可见对此图的关爱。加之诸藩的赏画题咏、钤印、署款,身价尤为宝贵。允禧早逝,传世画作亦少。“高隐图”的幸存,不但对研究其晚期山水画的演变有重要意义,而且由题画中诸多集外诗、记、钤章,又使我们了解到他逝世前一段文墨史实。披图究读,一睹风采,弥足珍贵!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就先从历史记载的说起:

秦:李斯---秦石刻

汉:《史晨碑》、《乙瑛碑》,《礼器碑》、《曹全碑》,《张迁碑》,《西狭碑》,《石门颂》,《熹平石经》

魏晋: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快雪时晴贴

、姨母贴

王献之--中秋贴

王珣---伯远贴

唐宋: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碑

张旭--郎 官石柱记序

怀素--自叙贴

颜真卿--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祭侄稿(天下第二行书)

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功德碑

黄庭坚--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新岁展庆帖

米芾--蜀素帖、珊瑚帖

蔡襄--万安桥记、澄心堂帖

赵佶--淳化阁帖

元、明、清:

赵孟頫--胆巴碑、湖州妙严寺记

文徵明--前后赤壁赋

董其昌--三世诰命

刘墉--临米芾诗帖

邓石如--语摘

请采纳~

关于“允禧是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6)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书生思烟的头像
    书生思烟 2025年08月29日

    我是雅莹号的签约作者“书生思烟”

  • 书生思烟
    书生思烟 2025年08月29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允禧是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允禧是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爱新觉罗允禧(1711-175...

  • 书生思烟
    用户082901 2025年08月29日

    文章不错《允禧是谁-》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雅莹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